1、今年冬天是60年最冷的一年吗
今年冬天不是60年最冷的一年。
今年冬季,直到现在,在赤道中东太平洋,从今年秋季开始的拉尼娜现象还在持续。拉尼娜只是影响冬季的一个因子,并不是绝对的。冬季气温高低,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还要考虑到近年来气候变暖的大趋势,各地整体上的气温比以前都在逐渐升高。
今年冬季出现冷冬的概率并不大,所谓的“60年最冷”更是几乎不可能出现。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很多地方很有可能会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不仅不会是冷冬,反而可能是个暖冬。另外还提醒道,今年冬季可能是个“前冬暖,后冬冷”的局面。
“前冬暖,后冬冷”对农业影响
民朋友也要根据天气状况,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冬季气温偏高,对农业生产是有不利影响的,第一个不利影响是会造成小麦冬季生长旺盛,影响开春后小麦返青、分蘖等,导致后劲不足;第二个是冬季气温高,可能加剧病虫害,要做好防治工作;第三个是气温高可能导致干旱,农民要及时抗旱。
“前冬暖,后冬冷”,还意味着第二年开春以后,出现“倒春寒”的概率增加,同样会危害农业生产。
2、60年以来最冷冬天已成定局?
全球变暖已成定局,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2020年全球各地都出现高温,没想到下半年拉尼娜到来后,整个地球气候再次发生变化,让所有都在怀疑今年究竟是冷还是热,从9月份开始气象学家开始密切关注拉尼娜的变化,甚至还有传言称今年可能是60年以来最冷冬天,随后专家们频繁出面辟谣,没想到近段时间我国各地再次出现寒潮,让所有人冻惨了,今年60年以来冬天或许会成真!
拉尼娜的影响
2020年底气象学家表示,很有可能是最热年,没想到2021年才刚刚度过一周,全国各地迎来了冷空气,站在全球变暖的角度上来说,冷空气爆发如此厉害有一点不符合常理,极端性的寒冷再次出现,是什么原因导致寒冬出现呢?
按照科学家的思路来看,每年的12月份和次年1、2月份,实际上我国每年冬季气候特别极端,偶尔出现高温偶尔出现极端冷空气,其次加上今年出现拉尼娜,根据目前监测数据来看,目前在赤道附近的海洋状态温度处于-1摄氏度,这就意味着未来的两个月内拉尼娜很有可能达到巅峰,难道说未来会出现寒冬吗?目前冬季数据还未确定,不排除今年是60年来最冷冬天。
拉尼娜的到来对于我国的影响特别明显,它一旦爆发后将贯穿整个冬季,它的初心势必贯穿整个冬季,只要拉尼娜还未消失,它对我国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后续冷空气仍然会持续发展,至于今年会有多冷,还要看后续的发展,所以大家应该以目前的实际温度为主,短时间内我国应该不会迎来炸裂性寒潮。
冷空气来袭
近段时间,气象学家频繁公布消息提醒人们注意寒潮,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一张冻哭大家的图片,自北向南冷空气一直在持续发展,尤其是我国北方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伴随着大风出现再加上强降温来袭,众多网友表示:实在太冷了、不想上班等等,小部分北方地区温差达到了20摄氏度左右,冷空气自北向南移动,南方的某些高海拔地区或许会迎来2021年的第一场降雪,比如重庆、四川等地。
目前我国迎来了短暂的跳崖式降温,可这并不代表一定是冷冬,根据全球气候走向来看,这波冷空气过后会再次出现一波小回温,整体的温度可能会回到全球变暖之前,人类只会感到越来越热,一些网友们还在表示冬天不知道该穿什么了,时冷时热的天气令大家难以接受,虽然这样的情况特别少见,科学家们也提醒大家多多注意,这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环境崩溃的前兆,如今拉尼娜的出现,带来了短时间的气候波动,虽说现在冷的发抖,一切都只是短暂的,一旦冬季过后可能会出现极端高温。
目前人类应该要想办法该如何控制全球变暖,如果再不克制自己的行为,未来影响的只有人类自己,甚至每年都会出现极端性高温,全球变暖给地球造成了连锁反应,伴随着北极、南极的冰川融化,一些古老病毒逐渐出现了,这将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人类不仅要面对寒潮的到来,更要思考一下寒潮过后的高温如何面对,今年的这种状况可能是地球给人类的警告,小编在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一定要关注实时天气预报和雨雪天气的到来,出门一定多添衣,以防冷空气趁虚而入!
3、气象专家辟谣所谓“60年来最冷冬天”是怎么回事?
随着冷空气日渐活跃,网上传言“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2008年以来最冷一年”等说法。对此,气象专家表示,冷冬是有标准的,今年是否为冷冬还言之过早。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小长假,我国多地降温猛烈,东北、华北等地最低温跌破冰点,局地还出现飘雪,这让不少网友度过了一个“冷飕飕”的假期,纷纷感叹今年冬天似乎冷得有点早,有的网友甚至穿上了秋裤。
中国天气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表示,今年是否为冷冬现在仍言之尚早,而且即便是冷冬,具体怎么个冷法——是阶段性的低温,还是阶段性的雨雪冰冻,是某一个地区域的低温,还是大范围的气温偏低,都没有定论,所以不能轻言“08年以来最寒冷冬天”。
冷空气来了
10月12日的这波冷空气其实早从昨天起就给华北北部、东北等地带去明显降温,不少地方一天之内气温直降10℃以上。中央气象台预计,10月13日还有补充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15-16日又有新一股冷空气东移南下。届时,江南、华南也将迎来猛烈降温,体会到浓浓的秋意。
冷空气“组团”来袭影响下,北方未来三天将陆续迎来大范围的气温新低!华北、黄淮以及东北仍将是降温中心,具体从城市来说,北京、天津、哈尔滨、西宁等地或将经历今年入秋后最凉的白天,最高气温将从目前的20℃左右降至15℃上下。
冷空气将推动东北的秋冬转换进程,黄淮一带降温则可以用“腰斩式”来形容。像是郑州今天最高气温在20℃左右,但14日仅有10℃出头,气温起伏较大,公众需提前把厚衣服备好,做好保暖措施。
直到周五之后,东北一带气温才会有所回升。除了北方,南方眼下的温暖也将进入倒计时,14日起降温开启,预计到本周后半段,南方大部气温又将陆续转为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水平。
来源:潇湘晨报—今冬将遇60年来最寒冷冬天、最严重降雪?气象专家辟谣
来源:经济日报—冷空气来了,台风来了……“60年一遇冷冬”也要来?!
4、地球迎来60年最冷冬天?拉尼娜现象持续,冰河世纪是否会重现?
目前来看并不会造成冰河世纪的出现,因为拉尼娜现象是每隔几年就会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
拉尼娜现象经常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改变,但工作频率将低于厄尔尼诺现象。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中国容易出现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中国的热带风暴比长期的要多,导致南部干旱和北部积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和巴西东北部降水较多;非洲赤道和美国东南部的一些地区容易发生干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和东太平洋冷热变化的主要表现。这种冷热变化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在厄尔尼诺之后,拉尼娜并不少见。和拉尼娜一样,厄尔尼诺之后也会发生。然而在记录中,厄尔尼诺的工作频率远高于拉尼娜。在当前地球变暖的环境中,拉尼娜的工作频率放缓,抗压强度趋于减弱。
拉尼娜现象对于农业的影响有多大?
拉尼娜现象通常遵循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但拉尼娜现象可能在上涨期结束后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拉尼娜现象发生后的12月中旬,食品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拉尼娜现象的另一个关键影响是极高水平的市场变化。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分析越大,农产品价格调整水平越高。
由于亚热带太平洋西部结构温暖,东部结构寒冷,西太平洋暖地区的热对流活动容易导致夏季强台风活动增加。夏初形成强台风,主汛期危害中国的强台风可能更加活跃,有利于北方强台风活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普遍发生变化。相反,它可能会利用深海和空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来改变大气环流,从而影响气候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材料来看,厄尔尼诺现象比拉尼娜更频繁,抗压强度也比拉尼娜强。拉尼娜经常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必须互相改变大约四年。
5、今年的冬天是6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各地的气温情况究竟如何?
刚刚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也就意味着天气已经开始寒冷,但还没到最冷的地步。一般过了大寒之后,也就到了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了。但是尽管是这样,大家也都纷纷裹上了最厚的外套,空调暖气都开的足足的。今年的冬天是6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
我国已经发布了多次全国性的寒潮预警信息,特别是山东某些城市和地区,已经出现了狂风暴雪,温度也是一度突破了零下20摄氏度。据媒体相关报道显示,很多地区百姓的上班上学已经出现了困难,道路情况不是很良好。再看东北地区,本就是最先迎接到冬天气息的地区,气温更是直逼零下二三十度,近日漠河温度已经突破了零下四十摄氏度,更是创造了很多记录。
今年的蒙古高压南下,加上拉尼娜的不断发力,导致长江流域多地在元旦前已经突破了零度线,有些地区更是飘起了小雪。造成大范围的降温和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并且会伴随着多雨多雪的天气,这也让很多人在寒风中迎来了崭新的一年。还记得南方那场暴雪,南方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降雪,有20个省受到不同程度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而今年的寒潮已经来袭,深圳已经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强的大风降温天气。
个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杭州,冬天一直都没有很冷,最冷的时间基本也是在春节前后了。但是今年在跨年的时候,温度已经下降到零度以下了,更是下了几场小雪。今年确实是个寒冬,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也千万注意防护。
无论是南方长三角地区或者珠三角地区,或者是北方一贯很寒冷的华北、东北地区,今年的气温都是频频创下新低。大家的保暖御寒设备,也是早早地准备好了。山东等地,更是出现了罕见的大风降温暴雪等天气,对于居民的出行和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此也要特别提醒大家,千万要注意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