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 短歌行原文及译文
《短歌行二首(其一)》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原文如下:
短歌行二首(其一)
东汉 ·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4.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5.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6.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7.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8.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9.鼓:弹。
10.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11.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2.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13.讌(yàn):通“宴”(原文中为“?”)。
14.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15.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作品简介
《短歌行二首(其一)》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作品赏析
《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其中我们如何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曹操,字孟德,小字为阿瞒,籍贯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是东汉末年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
2、七月有什么节日
七月有两个节日,一个是七月初七,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传说董永和七仙女相遇。七仙女和董永相爱后,被王母娘娘接回天宫,并约定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二是7月15日的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请一家子进贡礼物和山珍海味,烧纸放火烧鞭,最后送到家里以示祭拜。
节日的重要性
小时候喜欢过节,因为好吃,有各种好处。慢慢的,我们变老了。过了那个叛逆期,就要找节日了。首先从实际利益出发,有假期,上班的人可以放假,干体力活的人可以有营销节点。再者,从心理学上讲,人还是要有预期的。否则总是紧张,似乎没有希望,也没有放松。
3、2023年7月31号是黄道吉日吗
2023年7月31号是黄道吉日。
2023年7月31号日值神是天德,该日是黄道日,这一天阴历是二零二三年六月初三,干支是癸卯年、己未月、己卯日,纳音金箔金、天上火、城头土。2023年7月31日是成日适合结婚、入学、找新工作、看病、旅游、出差、做生意、买家畜。忌渡水、移徙、动土、冠笄、斋醮。
另外,2023年7月31日这天与鸡相冲,与鼠相刑,与龙相害,与马相破,与猪羊三合,与狗六合。不过,无论黄道吉日还是黑道日都只是起一个参考作用,在择日时还应多加注意日子的宜忌、根据实际情况择日。
根据黄道吉日择吉的由来:
择选吉日是古老的汉族习俗之一,根据古代黄历或者邀请风水先生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选定吉日,比如婚嫁、盖房、乔迁新居等等,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的性质,但却也是汉族传统文化遗留。
如今用事择选吉日在乡村仍旧非常流行,在城市生活中的人们对于婚嫁、乔迁等事务的择日还是十分重视,看日子最主要的依据阴阳五行和黄历。
过去看日子择黄道吉日之前,男女双方要交换“庚帖”,俗称“抄八字”。以便各方兼顾,统筹择吉,选定的吉期对男女双方都有利。男女“庚帖”交换以后,就可以据此“看日子”了。
“看日子”是一件烦琐而繁杂的事,由于风俗不同,说法不一,互相冲击,多方牵制,所以很难找到一个“十全十美,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大都是趋大吉而存小咎,取其要者定日子。科学选择吉日的方法应根据不同人的八字年属结合五行相合法及黄黑道吉凶宜忌选择吉日良辰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4、7月31日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3年7月31日是农历6月14日。
农历,也被称为阴历或旧历,是一种按照月亮的周期计算日期的日历系统。它是古代人民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制定的一种日期系统,主要用于农业和节庆活动的计划和安排。根据日历显示,2023年7月31日是农历6月14日。在农历中,一个月的长度通常为29或30天,而一年的长度则取决于月份的总天数。
农历月份从农历正月开始,一直到农历腊月。农历年份通常由十二生肖来表示,每个生肖对应一个12年的周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农历的月亮周期与阳历的太阳周期不完全对应,所以每年农历日期与阳历日期之间会有差异,导致农历日期在阳历上有所变化。为了确定具体的农历日期,人们通常会使用专门的农历日历或计算工具。
阴历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阴历的演变历经了漫长的时间。最早的阴历是以月相的变化来判断一个月的开始和结束。然而,这种方法不够准确,因为月相的变化有时不规律,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偏差。后来,人们开始使用太阳的运动来校正阴历,将每年的时间按照冬至日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12个月。这种历法被称为节气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在唐代,阴历历法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唐玄宗时期,由于阴历历法存在误差,导致太阳和阴历的对应关系逐渐失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开始对历法进行改革,最终形成了“大衍历”,这是一种以平气朔为基础的阴阳合历,对于太阳运行的误差进行了修正,历法的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5、7月31号是黄道吉日吗
黄道吉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时间观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婚嫁、出行、开业、选礼等方面。人们相信,在黄道吉日时进行特定的事情,能够获得更加顺遂的结果。然而,7月31号是否是黄道吉日依然存在争议。根据中国天文历法,每年会有260个黄道吉日,其中有些日期每年都是黄道吉日,有些则会因为节气变动而产生变化。
根据目前公开的黄道吉日查询表格,7月31号并未被列为黄道吉日。但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中,对于黄道吉日的认定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人认为,合适的吉日并非只是依据天文历法而定,还需要结合婚嫁、出行、开业等具体的事情来进行判断。因此,关于7月31号是否适合进行某些事情,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虽然黄道吉日的存在性受到质疑,但在很多地区和人群中,这一时间概念仍然被广泛应用。例如,许多中医师在开诊时会特别选择黄道吉日,认为这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的效果。总的来说,黄道吉日的概念充满着神秘色彩,人们对它的信仰程度也因地区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无论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进行某些重要的事情,对于心理和实际影响都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