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正文

7月流火(“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1、“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读音】:qī yuè liú huǒ【释义】:七月流火: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出处】: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

1、“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读音】:qī yuè liú huǒ

【释义】:七月流火:天气逐渐凉爽起来 。

【出处】: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它的真实含义,并不是说七月的酷暑炎热,而是与一种天文现象密切相关,即夏历(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意思。

大致意思是: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周历一月大风触物发声,二月凛冽。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三月修理耜类工具,四月抬脚踩耒耜等耕田。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田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动非常高兴。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7月流火(“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其中,火指星座名,即心宿。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七月大火星渐渐西洛,到了九月妇女们开始缝制寒衣,其中“火”是指火星。出自于《诗经.国风》的歌谣,名字是《国风·豳风·七月》,这首歌谣来自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豳(bīn)的封国。豳国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陕西的彬县、旬邑一带。这首歌谣的美就在于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素描了豳县人民有序进行农事活动的欢快祥和场面。“七月流火”,其实是一个成语,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意思,不能简单理解为:七月份的天气像“火”一样热。“七月流火”表达的真正意思是:到七月后,大火星西移,天气将渐渐转凉。概而言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气候转换时的自然现象: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 指移动,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较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出处

《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注释:

豳(bīn)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一之日:十月以后第一个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以此类推。

觱(bì)发(bō):大风触物声。

栗(lì)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褐(hè):粗布衣。

耜(sì):中国古代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

馌(yè):馈送食物。

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译文:

《诗经·国风·豳(bīn)风·七月》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举例

殊不知,七月流火并不表示天气酷热,而是说酷暑减退,天气转凉的意思。

熟悉东方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较近较火的就是“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这句话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天气转凉,记得添衣。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一节,意思是到了农历的七月,大火星不在南中天,而是向西下沉了,说明天气开始转凉了。大家看了我解释,可能不大明白:大火星是火星吗?为什么大火星西沉天就转凉了?

要想明白以上问题,就得先说说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产品,他们完全依靠实际观察天体运行,用心记录分析天体运行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古代天文学。古人把黄道和赤道周边的星星,根据他们的运行轨迹,将其分为二十八星宿。说的二十八宿,大家恐怕不陌生吧,至于二十八宿都是什么,我在这里啰嗦一下,二十八宿是: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七月流火”中的“火”就是青龙七宿中的心宿二,又名“大辰”、“大火”、“龙星”。相传上古时期,帝喾高辛氏封其长子阏伯于商丘,阏伯是尧帝时的火正,以火纪时,祭祀大火。商丘是商朝的发迹地,商王以此星为龙星。大火星可不是现在所说的火星,因为他的光火红,古人称其为大火星,他也是天蝎座中的较亮的星。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观察一下,农历六月这颗大火星在正南天,到了七月,大火星就西沉了,天气逐渐变凉了。

“七月流火”后面还有“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说的是西周时期,奴隶们辛苦劳作和生活的场景。现在好多人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将“七月流火”理解为公历七月,天气热的像大火在流动,就与“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偏离了。

7月流火(“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3、《诗经》中“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诗经》中“七月流火”

指的是气变凉了。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所以“七月流火”在现代常被误认为天气炎热。

出处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就是指天气变凉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出自先秦佚名的《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译文: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鉴赏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创作背景

《豳风·七月》的主旨,《毛诗序》认为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崔述《丰镐考信录》认为:“此诗当为大王以前豳之旧诗,盖周公述之以戒成王,而后世因误为周公所作耳。”方玉润《诗经原始》也说:“《豳》仅《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周公生长世胄,位居冢宰,岂暇为此?且公刘世远,亦难代言。

4、七月流火的原义及出处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注意常误用为形容天气热。容易望文生义。

七月是指夏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农历的七月,大致相当于公历的八月。

“流”,指移动,落下。

“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故称“流火”。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

“火”是通假字,同 毁huǐ,是大火星的名字星名是“心宿二”,即天蝎座α。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每年农历五月黄昏时心宿在中天,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农历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时暑热开始减退,“知暑渐退而秋将至”,故称“流火”。即天气转凉的意思。

这里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的名字,即天蝎座α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发出火红色的光亮,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称之为“大火”星,又叫心宿二。

在气象预报还不完善的古代,人们往往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进行观察来确定农时,指导生产。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曾写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甚至当时的朝廷还专门设置了 “火正”之职,负责观测“大火”星的位置,用以确定农时节令。

通过常年的观察,古人发现“七月流火”之时,也就是当“大火”星逐渐向西方流动、下坠的时节,天气就会开始渐渐转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里所描写的“七月流火”的情景,如今则要到农历八月底才能观察到。

总而言之,“七月流火”乃是天气开始变凉的信号。如果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天气的炎热,其实是犯了望文生义、南辕北辙的错误。

5、七月流火指的是什么

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指的是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成公历七月,因此“七月流火”在现代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七月流火”不是指7月天上下火(那样恐怕是一场大灾难)。这个短语出自《诗经》中的《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描写的是将近4000年前的景象,由于岁差,我们的前辈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天象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的七月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历8、9月。

七月流火是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10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1 16:12:4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