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包罗万象 > 正文

上甘岭战役简介(上甘岭的主要内容)

1、上甘岭的主要内容要简单(200字左右)。2、上甘岭战役是怎么发生的?简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上甘岭战役是怎么发生的?简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上甘岭战役是自中国...

1、上甘岭的主要内容

要简单(200字左右)。

上甘岭战役简介(上甘岭的主要内容)

2、上甘岭战役是怎么发生的?简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

上甘岭战役是怎么发生的?简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

上甘岭战役是自中国建国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战争之一,此战的战略方针是由军事斗争转向军事与政治双管齐下的战役。不过,你知道上甘岭战役是怎么发生的吗?上甘岭战役的背景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上甘岭战役是怎么发生的?

上甘岭战役的发生是源自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据悉,抗美援朝战争的繁盛源于“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以美军为首的敌方“联合国军”节节败退,战争陷入被动之中,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持续扩大,且,在停战谈判中,美国坚持所谓的"自愿遣返"原则,企图强行扣留中朝人民军队被俘人员,在政治上达不到一致,战争只能继续,此是上甘岭战役爆发的根本原因。

上甘岭战役的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爆发源于我方节节胜利,且,逐步掌控了整个战场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敌军也不可能就此授首就擒,且,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出于某种政治考量,双方提出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上甘岭战役爆发后,其不论是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还是其激烈程度是我国近代史战争史上罕见的一场战役。

以上是小编根据上甘岭战役是怎么发生的以及简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等方面做出的解释,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上甘岭战役有关的事件,敬请关注中国。

以上内容由历史新知网整理发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甘岭战役简介(上甘岭的主要内容)

3、上甘岭电影梗概

《上甘岭》主要内容:1952年秋,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夺取上甘岭主峰阵地五圣山。上甘岭战役爆发。八连连长张忠发(高保成饰)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

可就在一个上午,敌人竟进攻23次,我军伤亡惨重。敌人继续增兵,师指挥所命令张忠发暂时撤进坑道。第二天,敌人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连队配合其他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大股敌人。师指挥所要求张忠发拖住敌人,使后方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

坑道内的战士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不仅要跟头顶上的敌人作战,还要为生存而斗争。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相互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战斗。

在朝鲜人民的支援和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他们顽强战斗了24天,让我军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备,最后一举歼灭了敌人。上甘岭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

影片评价

该片是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它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编导对战役进程、战斗故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表现,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役真实地烘托出来。他把视点投向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塑造了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志愿军英雄群像。

影片多用富于个性特征的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如张连长,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一个十分成功的基层指挥员的形象。

影片的节奏处理也颇具匠心,既有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又有舒缓深沉的抒情段落,二者妥贴地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环境气氛和物件细节的创造性运用,也增添了影片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本片插曲《我的祖国》在渲染气氮、表现主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流传甚广。

4、上甘岭战役的简介

上甘岭战役的简介

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在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投入10万兵力进行反复争夺,火力之猛,战斗之残酷,在世界战争史上罕见。

这次作战,是由开始的战斗发展成为战役规模的。作战双方在上甘岭地区的597.9、537.7两个高地附近均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兵器,进行反复争夺。“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先后投入3个步兵师的10个团又2个独立营和空降兵1个团,另有18个炮兵营,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总兵力达6万余人。

志愿军第3兵团的第15、第12军先后投入3个师又1个团和炮兵第2师、第7师,火箭炮第209团、第60军炮团、师属山炮营,高炮第601、610团各一部,及高炮第20、35营,还有工兵营、担架营等,总兵力达4万余人。

战斗中,“联合国军”共倾泻炮弹190余万发,平均每天2.4万发,每秒钟6发,每平方米土地76枚,最多一天达30余万发;出动飞机达3000余架次,投掷重磅炸弹5000多枚,最多一天出动飞机250架次、投弹500余枚;表面阵地全部被摧毁,山顶土石被打松1至2米,变成一片焦土,许多岩石坑道也被炸短3至4米。志愿军消耗炮弹40余万发,亦属空前。

志愿军坚决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及“寸土必争”的指导思想,依托坑道,英勇顽强的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达29次之多,打退敌人营以上规模冲击25次,营以下冲击653次。由于我军发扬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运用了灵活机动的作战方法,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以伤亡2.5万余人、损失飞机270余架、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的代价,仅占去我前沿两个班的阵地。“联合国军”的军事进攻,在志愿军沉重打击下又一次被粉碎了。但志愿军也付出了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敌我伤亡比为2.21∶1。

上甘岭战役是在志愿军两个连防御阵地上进行的。这次战役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双方参战兵力之多,作战持续时间之长,火力如此之猛烈、密集,战斗如此之紧张、激烈,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5、上甘岭战役是哪一历史事件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后期僵持阶段的一次主要战役,在中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

一、上甘岭战役简介

名称:上甘岭战役

地点: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庄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

时间: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

参战方:中国人民志愿军,美韩军为主的“联合国军”.

主要指挥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军长秦基伟.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

参战方兵力:志愿军4.3万人,“联合国军”6万余人.

伤亡情况:志愿军伤亡1.5万人 ,“联合国军”伤亡2.5万人.

结果:中国人民志愿军胜

主要英雄人物: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等功臣、一级英雄孙占元.

二、上甘岭战役胜利的三大法宝

1、坑道;

2、火炮;

3、手榴弹.

三、上甘岭战役胜利的意义

1、上甘岭战役是在两个连阵地上进行的,作战地域之狭窄,投入兵力之多,战役持续时间之长,火力之猛烈,伤亡之惨重,战斗之激烈,都是古今中外战争史所罕见.

2、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迫使美军将战略预备队美第二十五师和韩第九师调上来,进一步加剧了其后备兵力不足的缺陷,并彻底消除了中朝方面关于能否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坚守阵地的忧虑,使得战线更加稳定,从而加速了谈判的进程.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111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2 13:42:11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