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菱怎么死的
高鹗给香菱续写的结局为,薛蟠出狱后,将香菱抬为正室,后香菱死于难产。
但是看曹雪芹给香菱写的判词: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前一句点出香菱实际上就是英莲,后一句“两地生孤木”为“桂”,暗指夏金桂,“致使香魂返故乡”,应该是说香菱最后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暗示香菱原名英莲。“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了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再看图画乃是“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充分表明了香菱最终的悲惨结局。
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而根据高鹗所续,却是夏金桂想要下毒害香菱,却反受其害,自己被毒死,而香菱之后被扶正。这样写,完全违背了曹雪芹原来的悲剧性结局的创作意图,无疑宣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佛家思想,贬低了香菱的艺术价值。
香菱介绍:
香菱,原名甄英莲(“真应怜”),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第一个登场的女性人物。是甄士隐与封氏的独女,眉心有一点米粒大小的胭脂记,是金陵十二钗副册女儿,原籍姑苏。四岁那年元宵看社火花灯时因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
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薛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起初是薛姨妈丫鬟后成为薛蟠之妾,但为蟠妻夏金桂所不容,终究与薛蟠断绝关系,跟随宝钗去了。八十回内未交代香菱结局。
高鹗所编后四十回中仍为薛蟠妾室,夏金桂下毒害她,结果却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难产生下一子后死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
香菱出自《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2、红楼梦中香菱的生平经历
香菱,原名甄英莲,她是《红楼梦》整部小说最先出场、最后退场的女子。
甄英莲是苏州乡绅甄士隐独女。四岁那年元宵节,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原是卖给金陵公子冯渊,中途却被薛蟠抢回去做小妾,宝钗给她起名叫香菱。她最著名的事迹便是师从黛玉学诗(参见香菱学诗)。薛蟠娶夏金桂后,香菱被改名叫秋菱,饱受虐待。后四十回夏金桂下毒害她,结果却阴差阳错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香菱扶正,因难产而死,甄士隐亲自接她归入太虚幻境。但依作者后期构思,香菱的结局应是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香菱学诗,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被选入语文课本。香菱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最后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3、在《红楼梦》中,香菱最后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呢?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没能看到曹公笔下的香菱之死,是一种遗憾。
续书里的香菱死于难产。
话说薛蟠再次打死人入狱,夏金桂与宝蟾对薛蝌动了不轨之心,因薛蝌为人正直,未果。夏金桂又见薛蝌有什么东西让香菱帮忙收着,有些衣物也要香菱给洗,于是深恨香菱,暗生杀心。命宝蟾做了汤与香菱同喝,宝蟾气不过,在其中一碗汤里多放了盐,做了记号,一心要给香菱喝。
谁知夏金桂在另外那碗汤里下了砒霜,宝蟾不知情,怕金桂喝咸了挨骂,就偷偷调换了两个人的碗。于是,金桂害人反害己,喝了有毒的汤就一命呜呼了。香菱反而幸运地活了下来。
直到薛蟠几经周折出狱,家财散尽,家道败落,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将香菱“扶正”,香菱终于“修成正果”,怀孕生子——只是不幸在生产时,死于难产,魂归太虚。
这故事诚然是曲折跌宕,我却并不喜欢看。一来这并不符合曹公的创作意图,香菱死于夏金桂的凌辱折磨,其判词里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的句子, 可以印证。二来,香菱的身世、经历已然够悲惨了,为何又让她死于“难产”呢?我想不通。
那么,香菱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细读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我倒是觉得从这一回的文本里可以得到许多关于香菱命运的线索。
这一回开篇就是夏金桂作为主母对香菱的发难,“菱角花谁闻见香来?”自比桂花的金桂向来“爱自己尊若菩萨,窥他人秽如粪土”,面对蕙质兰心的香菱,其妒意大发,将香菱好好的名字改作“秋菱”,彰显自己主母的威仪,同时也是对宝钗的挑衅,因为“香菱”这名字是宝钗取的。
改了名字的香菱,命运急剧流转,屡遭夏金桂的摧残。一个宝蟾,成了金桂的一颗棋子,也成了香菱被呆霸王毒打的导火索。香菱的纯净美好,某种程度上也是她的“致命伤”——她天真得不懂自保。
曾经,薛蟠为了得到她不惜打死人,闹出人命官司;曾经,薛姨妈看重香菱的那份端庄美好,摆酒请客,明公正道给儿子做了屋里人;曾经,她满心欢喜地期待薛蟠娶妻,以为园子里又多了一个“诗人”,而她也卸去了千斤重担。
她那么单纯,不曾“虑后”,不曾设防,不曾去窥视人性的丑陋与不堪。她被喜新厌旧的薛蟠毒打,只因金桂设计害她“撞破”呆霸王与宝蟾的“好事”。她被夏金桂暗算,被污蔑扎了纸人行诅咒之事,薛姨妈虽不相信,却在情急之下要发卖她……幸亏宝钗拦下母亲,将香菱要走。一向随份守时的宝钗,并不是冷漠麻木的人,她对香菱的庇护使其免于被发卖。从这一点上,我对宝钗好感倍增。
跟宝钗去了的香菱,从此将“前路”断绝,只是,“终不免对月悲伤,挑灯自叹”。“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益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初时并不理解:薛蟠那呆霸王如此不堪,香菱离了他岂不是一件好事?天真烂漫如香菱,何以自苦如此?随了宝钗住了园子里,岂不清净?
那时太年轻,并不明白,一个女子在那个时代里,是一定要有个“归宿”的,即使是香菱这样的至纯至性之人,也不能免俗;即使是如薛蟠那样粗鄙可恶,绝非佳偶。
干血之症又是什么症候呢?翻开中医典籍,有这样的解释:干血,血瘀而干也。瘀则生热,内伤肝肺,发热咳嗽,日以益甚,不已则成劳。
《金匮要略》中道:虚劳干血的证治。五劳、七伤是导致虚劳的病因。劳伤日久不愈,身体极度消瘦。五劳、七伤指五脏劳伤,多因情志失和,抑郁忧闷所致。七伤,则含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
总的来说,这个病与香菱的遭遇分不开:她幼年被拐,在拐子手里受的苦楚虽没有正面描写,可是“被打怕了”一句,却无比心酸地暗示了她苦难的童年生活。后来被薛蟠霸占,又遭夏金桂的荼毒戕害,香菱的身心俱损,烦恼忧郁在所难免。
这样怯弱的女子,水一样纯净,花一样娇柔,怎么禁得住狂风骤雨的摧残?“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骤然遭休弃的她,已是病入膏肓,必不可持久了。
难道还需要夏金桂、薛蟠再去作践她么?既然她已随宝钗去了,连夏金桂都不觉得“碍眼”了,转而寻趁宝蟾——我私心里宁愿香菱最终久病不愈,郁郁而终。因为我想象不出,如若不然,她还要遭受怎样的灭顶之灾呢?
香消玉殒已是既定的结局,何妨要她死得体面一点?她已遭薛蟠毒打,遭金桂荼毒,差点被薛姨妈发卖,形同弃妇——“生平遭际实堪伤”,一句话概括了她的一生的苦楚。曹公已逝,《红楼梦》未完,香菱病入膏肓,最仁慈的便是让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吧。
可怜她命运多舛,自幼便被拐,失了父母的庇佑,从此流离失所,仿若浮萍。命运早早向她露出青面獠牙,但是她却以一颗水晶般纯净的心灵,独立于这纷繁的现世,如出水芙蓉般亭亭净植,一尘不染。
我也经常惊诧,这世上的污秽肮脏并非对她仁慈,她何以能够保全了灵魂的真纯?她既没有同宝蟾、秋桐一般养成小妾特有的可恶可鄙,也不曾习得平儿、袭人们的圆融自保,她,还是幼时曾经承欢于父母怀里那个粉妆玉琢的英莲,直到死去,初心不改。这柔弱得如同花一般的女子,却又拥有一种力量,她仿佛挂在故园的一轮皎洁的明月,固守着她的精神家园。
她生命中最后一息,是否会回忆起在大观园度过的那段美好而短暂的时光?她是否会记得她做的诗?“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香菱已逝,她的精魂却如同月光一般如影随形。
续书的香菱之死,终究无法抚慰我们这些热爱怜惜她的读者的心,反不如87版电视剧里安排的香菱之死:那一本《断肠集》静静地放在她的胸前,她面色如生,仿佛睡着了一般。
她曾经璀璨如夏花的脸庞,如秋日落叶般静美恬淡。
4、香菱的一生中经历了什么事情,最后怎么样了?
香菱本是出生在一个诗书之家,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是衣食无忧、父疼母慈的。只是在五岁的那个元宵节之后,这所有的美好和安逸都被打破了。自此,她的人生陷入了万劫不复的苦难沼泽之中,从英姿秀美的“莲”一步一步变成了瑟瑟深秋中的“菱”。
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她的父亲对恍恍惚惚的贾雨村道出了香菱的结局,“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这说明香菱是在分娩的时候死的。
香菱在薛蟠出狱之后,被薛家扶正成了“大奶奶”,薛蟠也改邪归正了,按说香菱也算苦尽甘来了,为什么又死在了分娩之时呢?
一、遇拐子,遭受了梦魇般的童年,致使身体素质极差。
香菱的身体素质差,因为在长身体的关键期--童年发育期,正是她梦魇般的被拐豢养期。
香菱在五岁之前,“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过着小公主般的生活。因为带着香菱去看元宵节社火花灯的家仆内急,将还是英莲的香菱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结果,香菱被拐子抱走,开启了七八年悲惨的豢养生活。
人的童年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营养跟不上,身体素质肯定令人堪忧的。香菱在豢养期间衣食不继、皮肉之苦必是家常便饭。在第四回中,门子曾对贾雨村说:我也曾问她,她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香菱却遭受着身体上的虐待和精神上的恐吓,势必造成了身体底子薄、素质差。
在八十回中亦有证明: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充分说明香菱身体发育不良,素质孱弱。
二、遇人渣,受到了地狱般的虐待,身体和精神遭遇双重打击。
香菱的运气实在是太差了,一生中遇到的人渣太多。可恶的拐子是第一,被卖之后的香菱更是遇到了令她致命的男人渣和女人渣。
男人渣肯定是薛蟠,这个出了名的“呆霸王”,平日里对香菱非打即骂的,特别是成亲之后,在妻子河东狮夏金桂整日挑唆怂恿下,对香菱的虐待便是“更上一层楼”:薛蟠更被这一席话激怒,顺手抓起一根门闩来,一径抢步找着香菱,不容分说便劈头劈面打起来。
女人渣便是夏金桂,如果说薛蟠对香菱的虐待用的是粗暴的棍棒的话,那么夏金桂用的就是“针尖”----细碎磨人功夫。
《甄嬛传》中,敬妃曾经这样说过华妃对她的折磨:那些年她总是用一些细碎的功夫折磨人,敬妃膝下无所出,与华妃当年那些细碎的折磨不无关系。
这些细碎的磨人功夫,杀人于无形之中:金桂命他在地下铺睡。香菱无奈,只得依命。刚睡下,便叫倒茶,一时又叫捶腿,如是一夜七八次,总不使其安逸稳卧片时。
在人渣夫妇双重折磨下,原本就孱弱不堪的香菱已经濒临油尽灯枯的地步。在八十回中,对香菱有这样的描述: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血为女人之本,可年纪轻轻的香菱本是血气最旺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干血之症”,命能久吗?
三、郁悲怨,背负了魔咒般的心结,终致油尽灯枯。
梦魇般的童年生活,使香菱身心造成的不可愈合的打击,致使她悲观胆小,忧愁懦弱。在遭到薛蟠毒打的时候,“只好自悲自怨,各自走开”。
在夏金桂要将她的名字改为“秋菱”的时候,香菱是“就依奶奶这样罢了”。在金桂命他在地下铺睡,香菱无奈,只得依命。但是,香菱作为一个买来的丫头小妾,她那满腔的委屈无处倾诉,只有默默的忍受,只能“对月伤悲,挑灯自叹”。久而久之,积怨成病,患上了干血之症。
干血之症,现在应该叫继发性闭经,成因有两种:一是严重的贫血,久治不愈就会死亡;二是五劳所致虚火久蒸而致干血,也就是结核病、内分泌失调、甲状腺疾病、长期忧郁等引起。
香菱幼时营养不良造成重度贫血,再加上长期遭受薛蟠夫妇从肉体到精神的虐待,冤屈悲愤满怀,无处倾诉,郁郁寡欢,负性情绪长期郁结体内,很可能引起内分泌失调。身处两面夹击中的香菱,只会使“干血之症”愈演愈烈!
诚然,也有一部分读者质疑后四十回的续写中香菱“产难完劫”的描写,认为根据香菱的判词和第八十回中“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似乎已经暗示香菱已经油尽灯枯了,是不可活到成为薛家大奶奶,还生下一子。但无论如何,在那个残酷的封建社会,命运多舛的香菱,血已经被榨干殆尽,最终只能早早地和最爱的她父亲一起“香魂一缕还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