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包罗万象 > 正文

仗义每多屠狗辈(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总是帝王家 什么意思?)

1、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总是帝王家 什么意思?“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总是帝王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讲义气、讲道义的人往往出自社会底层的人,而那些有权有势的...

1、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总是帝王家 什么意思?

“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总是帝王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讲义气、讲道义的人往往出自社会底层的人,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往往无情无义。

该句话是出自明代诗人曹尚书的朋友徐五举人的一个故事。故事中讲到,徐五举人在穷困潦倒时被一个屠夫和几个捕快绑架了。屠夫知道徐五是孝子,就让他把家里的大笔钱财藏在哪里,然后放了他。徐五回到家里后,把钱财藏在了佛堂的梁上,然后离开了家。屠夫后来知道了这个秘密,就趁徐五不在家的时候去偷钱。徐五的母亲发现后,因为过度惊吓而去世。徐五回来后,得知了母亲的死讯,非常悲痛。这时,屠夫和他的几个捕快赶来了,徐五把他们都杀了。在他们的身上发现了钱财,还有一封信。信上说这是他们的不义之财,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报应。

这个故事反映了社会现实,底层人士之间的互助和义气,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往往无情无义。这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控诉和反思。

仗义每多屠狗辈(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总是帝王家 什么意思?)

2、负心多是读书人 仗义多是屠狗辈全诗是什么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原文当为“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曹学佺(1574年-1646年)明代官员、学者、藏书家,闽中十子之首。字能始,一字尊生,号雁泽,又号石仓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府侯官县 洪塘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任四川右参政、 按察使、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 魏忠贤党,被劾去职,家居二十年。清军攻入 闽中,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另有说法称他是在 鼓山涌泉寺自缢的。曹学佺死后,其家被清兵所抄,家人也遭逮捕,藏书被清军抢光。清 乾隆十一年(1746),即曹学佺逝世一百年之后,清***追谥他为“ 忠节”。

曹学佺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 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写景抒情诗是他的特长。其一生著书多达30多本,据称,在 林则徐的福州府第“七十二峰楼”的大堂中,悬挂的就是曹学佺的《贞松图》。步作洗泉诗轴,行笔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得晋唐风尚,无娇揉做作之态,显露出温婉敦和、落落坦然的君子气象。

仗义每多屠狗辈(仗义每多屠狗辈,无情总是帝王家 什么意思?)

3、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出自哪?

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曹学佺

(1573—1646)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至广西右参议。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有《石仓集》等。

人物生平

初任闲职

曹学佺于万历二年(1574)出生在福州侯官县洪塘乡的一个小商贩家庭。父曹极渠,卖饼为生,母亲早逝,家庭贫寒。

曹学佺自幼好学,曾在长乐上学,十八岁入府学,万历十九年(1591)中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会试落第后,回乡与龚用卿之女结婚。当时龚用卿已辞官在家,借助龚用卿的关系,曹学佺得以结识乡绅名流。万历二十二年(1594)冬,再赴北京备考次年的春闱考试,并有机会和诸多名士交流。

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会试中,曹学佺以二甲五十名考取进士。会试时,策问“车战”,答曰:“臣南人也,不谙车战,请以舟战论。”因而详陈舟战之法。考官张位奇其才,初定第一,因不能破例,改为第十名,授户部主事。后张位被罢官,其门生故吏不敢前往看望,独有曹学佺带许多干粮赶往码头为之送行。事为执政所闻,遂摘取曹学佺会试卷中言论,斥为“险怪不经”,被调任南京大理寺左寺正的闲职,之后又任南京户部郎中。在任闲职七年间,曹学佺精心研究学问。

被劾去职

万历三十七年(1609),曹学佺任四川右参政。当时,四川发生灾荒,曹学佺设厂煮粥,赈济饥民,又将饥荒情况绘图上报,获准发放300万两赈济款,“蜀人诧为三百年未有之殊恩”。四川有行、坐二税,行税取自商贾,坐税取自百姓。饥荒后百姓多逃亡,坐税无所出,曹学佺以历年行税盈余抵作本年坐税,使百姓免受追比之苦,而贪官污吏却因少去搜刮机会而生怨。蜀王府毁于火灾,蜀王要地方官筹资70万两修复,曹学佺援宗藩条例予以拒绝。四川道路险绝,曹学佺集资修复不少道路、桥梁,受到行旅的好评。

万历三十九年(1611),曹学佺升任四川按察使。万历四十一年(1613)考绩,因得罪蜀王为其所谤,被罢职,蜀人遮道相送。是年,曹学佺回籍,在故乡洪塘建石仓园,藏书万卷。时常邀请文友,赋诗会文,谈今论古,并创剧社“儒林班”,闽中文风因之昌盛。

天启二年(1622),曹学佺被起用为广西右参议。桂林宗室素来骄横,常有不法行为,曹学佺执法不阿,遇宗室犯法者,即命主管官吏究治;又亲自反复开导,使宗室肃然奉法。有人倚仗宗室势力,私铸钱币,曹学佺严逮问罪,不稍宽纵,私铸之风遂敛;钱局舞弊营私,两年中赢利仅千余金,经曹学佺订立制度,严加管束,一年获利5000金。广西少数民族众多,官吏、差役敲诈勒索,驻军责供给酒食,骚扰不已,经常激起民变。曹学佺对官吏、差役严加约束,改置营镇于他处,严禁驻军骚扰,局势很快恢复安定。

天启六年(1626)秋,曹学佺迁陕西副布政使,尚未赴任,突生变故。事因其在所著《野史纪略》中直书“梃击案“本末,魏忠贤党羽刘廷之挟嫌劾之,谓“私撰国史,淆乱是非”。曹学佺被囚禁70天后削职为民,《野史纪略》书版被毁。

崇祯(1628~1644)初年,曹学佺又被起用为广西副使,但力辞不就。当时,福建沿海海盗猖獗,曹学佺建议当局在闽江口梅花、双龟一带屯兵并建碉堡、编居民,共同防守;又条陈机宜九事。当局采纳其建议,海寇从此远遁。曹学佺热心故乡公益事业,曾筹资疏浚城内外河道与西湖,并建造洪山、万安、桐口3座桥梁。乡人感其德,在洪山桥头立祠塑像以祀。

国破身殉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曹学佺闻讯,投池自杀,为家人所救。次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曹学佺进见,被授为太常寺卿,不久迁礼部侍郎兼侍讲学士。以纂修《崇祯实录》,进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当时诸事草创,朝中大事由曹学佺和大学士黄道周参决。

隆武二年(1646),力赞隆武帝亲征收复失地,因年迈不能从行,便捐银万两助饷。同年八月,隆武帝亲征失败。清军于当年进入福建,郑芝龙降清,隆武帝在逃亡汀州的途中被俘,绝食而死。九月十七日,清军攻陷福州,次日,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另有说法称他是在鼓山涌泉寺自缢的。曹学佺死后,其家被清兵所抄,家人也遭逮捕,藏书被清军抢光。鲁王监国追谥他为“文忠”。清乾隆十一年(1746),即曹学佺逝世一百年之后,清***追谥他为“忠节”。

文学成就

曹学佺毕生好学,对文学、诗词、地理、天文、禅理、音律、诸子百家等都有研究,尤其工于诗词,写景抒情诗是他的特长。他的私人藏书量达到上万卷,储于“汗竹斋”有《汗竹斋藏书目》。徐火勃记道:“予友邓原若、谢肇淛、曹学佺皆有书嗜,曹氏藏书则丹铅满卷,枕籍沈酣。”在文学方面,他与徐火勃、谢肇浙等人在诗文上颇有建树,并带动了自明朝中期以来沉寂的闽中文坛,被认为是明末福建文苑的复兴者。他与李贽、焦竑等学者都有交往,这两人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同时他也接受了许多佛教思想。他将佛教的出世解脱和儒家的入世精神统一起来,因而其思想开阔,虽然在官场多年,但功名之心并不太深,内心追求幽静。曹学佺因先后两次罢职,家居“石仓园”中,著书20年,曾谓:佛家有佛藏,道家有道藏,儒家岂可独无。决心修儒藏与之鼎立。于是,采撷四库书,分类编纂,历时10余年,未完稿而明亡。

其一生著书多达30多种,辑有《石仓十二代诗选》。《周易可说》七卷,《书传会衷》十卷,《诗经质疑》六卷,《春秋阐义》十二卷,《春秋义略》三卷,《蜀中人物记》六卷,《一统名胜志》一百九十八卷,《蜀汉地理补》二卷,《蜀郡县古今通释》四卷,《蜀中风土记》四卷,《方物记》十二卷,《蜀画记》四卷,《蜀中神仙记》十卷,《蜀中高僧记》十卷,《石仓诗文集》一百卷,《石仓十二代诗选》八百八十八卷,《蜀中诗话》四卷,另外还有《宋诗选》四十九卷,所有作品共计1329卷。他的著作如《石仓诗文集》因为在清初被列为禁书而失传。仍流传在世的有名的作品包括了《一统名胜志》一百九十八卷与《石仓十二代诗选》,另外福建师范大学藏有《曹大理诗文集》十二册(不全),日本东京藏有《曹能始先生石仓全集》一百卷。

晚明的福建,一度也是书家画人的摇篮,曹学佺以其才华名列“闽中十才子”之首。据称,在林则徐的福州府第“七十二峰楼”的大堂中,悬挂的就是曹学佺的《贞松图》。步作洗泉诗轴,行笔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得晋唐风尚,无娇揉做作之态,显露出温婉敦和、落落坦然的君子气象。

4、“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句话有道理吗?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句话的出处是明朝时期一位名叫曹学的官员写的一副对联,这里写的是曹雪的一个经历,就是曹学有一次手上有个案件,案件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一位有钱人的狗咬伤了一个秀才,这时候有一个屠夫路过就出手相助将狗给打死了,到后面有钱出钱买通了秀才,作假口供指证屠夫,让屠夫给狗填命,最后的结果虽然是事情公平公正地了结了。

但是曹学也因此事为秀才忘恩负义的行为而感到愤恨,有感而发就写下了这副对联。因为当时曹学写出这句对联的时候的心情是激动的,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有点以偏概全的感觉,间接地骂了天下的读书人。“负心多为读书人”,其实就是对那些没有君子气节的文人墨客的鄙视,意思就是说那些没有气节的读书人像狗一样卑躬屈膝,谄媚、阿谀奉承。

表面上这句话是在侮辱读书人,实则不是,这句话在当时其实并没有看不起读书人,更多的是对读书人这样的行为的可惜,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百姓对于文人是很尊重的。只是如果文人出现了这样的行为,不是不为百姓的所能接受,瞬间就是低落神坛甚至是众人数落。这在我们今天就好比,那些当红明星、官员,人设的崩坍一样。

因此其实“负心多为读书人”,这一说是错误,不能局限于读书人,忘恩负义这种事情还是要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当今时代,文化已经高度的发展了,基本每一个人都是读书人,所以“仗义每多屠狗辈”放在现在更多的是指那些年轻冲动的人,没有约束自己的行为,枉顾法纪,犯下了大错。

5、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尽是义气姬.什么意思

“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尽是义气姬”这句话的意思是:讲义气的人多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而欢场中的女子反而更具有义气。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指出那些满腹经纶的人往往做出令人不齿的事情,而那些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人却能表现出极高的道义和友情。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112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2 13:44:4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