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意思是什么
1、意思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出自《孟子·下》,《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2、全文(节选):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译文:孟子说:“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去使人清楚明白。”
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什么意思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句话的意思是: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
【出处】《孟子·尽心下》
【拼音】yǐ qí hūn hūn,shǐ rén zhāo zhāo
【寓意】指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或者自己不懂却想要使别人明白。
:
孟子
孟子孟子(5张)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的门人(门人指学习于某人的弟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
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孟子289孟子289《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失佚了。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
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来源:百度百科-考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解释
s own darkness and coufusion to expect to make others see the light
读音注意: 昭,不能读作“zhào”。
写法注意: 昭,不能写作“召”。
", 'contentText': "昏昏: 模糊 , 糊涂 ;昭昭: 明白 。指自己还 糊里糊涂 ,却要去教 别人 明白事理。 成语出处: 《孟子· 尽心 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繁体写法: 以其昬昬,使人炤炤 注音: ㄧˇ ㄑㄧˊ ㄏㄨㄣ ㄏㄨㄣ ,ㄕㄧˇ ㄖㄣˊ ㄓㄠ ㄓㄠ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近义词: 以讹传讹 把不正确的消息错误地传播出去,越传越错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红楼 成语语法: 复句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with one's own darkness and cou", 'goodValueNum': 0, 'badValueNum': 0, 'collectNum': 0, 'publishTime': '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