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仲父是什么意思
仲父的意思: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
2.春秋时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
4.指孔丘。丘字仲尼,故称。
仲父 拼音:zhòng fù
仲父在古代是指父亲的大弟,或者是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被尊称为仲父。“仲父”这一称呼在不少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例如曹操的《善哉行》:“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野夫食毕,言:‘欲见相君仲父。’”
在古代对父亲兄弟的称呼主要有四种,即伯仲叔季,其中伯是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仲是排行老二,叔是排行第三,季是排行最小的。
除此之外,仲父也是对管仲的尊称。管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春秋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是同宗。
其为了谋生,联合好友鲍叔牙合伙做生意,但失败了。随后有几次想做官也没有成功。但在齐桓公继位后鲍叔牙推荐管仲做辅佐的齐相,从而让管仲在军事、政治及行政改革等方面大有作为。
2、仲父是什么意思啊-含义须知
仲父含义有多种,在《释名·释亲属》中,仲父指的是父亲的大弟,而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仲父是对宰相忠臣的尊称,另外仲父还指孔丘,因为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此在文章中看到仲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其在文中的意思。
仲父指的是什么
仲父在中国古代的意思是父亲的大弟,在《释名·释亲属》中有这样的记载:“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也就是说仲父的下面还有弟弟,仲父自然就是父亲的大弟了。
不过仲父也被用于对宰相忠臣的尊称,《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这里仿效的是齐桓公以管仲为仲父的典故。
另外,仲父还指孔丘,孔子名丘,字仲尼,所以有这个称谓,在《文选·吴质》中也有记载。
怎么辨别仲父的具体含义
弄清楚仲父代表的意思之后,区分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判断它在文章中的意思,若是家族谈话,仲父多形容父亲的弟弟,而要是文中出现了孔子的言论的以及称为,那么多半指的是孔子。
3、亚父与仲父的区别是什么?
仲父和亚父的区别:
1、释义不同
仲父这个词汇原先意思是叔父,即古代称父亲的大弟。而所谓亚父,就是指在自己心中地位仅次于生父的人,是表示对此人十分尊敬,但是并没有结交亲属关系。
2、意义不同
古人以伯仲叔季为排行,“伯父”、“叔父”到现在人们还在使用,而仲父却因为特殊的原因,成为了一种古代帝王赐予股肱重臣的一种荣誉称号。
而亚父一般来说都是君主对重臣的一种笼络方式,例如项羽将属下重要谋士范增称为亚父。
亚父来历:
在秦末的反秦战争中,范增是最早建议立楚怀王的后裔项梁、项羽为最高统帅的。在项梁时代,范增就已经是项梁、项羽叔侄的谋主,等到项梁死后,他的地位进一步上升,成为了项羽的最主要谋臣。范增对项羽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项羽出谋划策。在范增的帮助下,项羽杀掉了企图叛乱的宋义军队。又由于范增年过七旬,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
范增是居鄛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不久,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
范增和项梁相会于薛地。当时陈胜已被杀害,张楚大旗已倒,反秦斗争陷于低潮,项梁、刘邦等义军首领正相会于薛地,商议挽救时局的方针和策略。范增的到来适逢其时。
范增见到项梁等将领,首先分析了陈胜所以失败的原因。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
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