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包罗万象 > 正文

任仲平是谁的笔名(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署名文章的宣言是谁?)

1、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署名文章的宣言是谁?“宣言”是谁?不少人好奇,“宣言”是谁。先来看看他之前写的文章。2016年12月3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2017年03...

1、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署名文章的宣言是谁?

“宣言”是谁?

不少人好奇,“宣言”是谁。先来看看他之前写的文章。

2016年12月3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2017年03月8日,《打好媒体深度融合攻坚战》。

2017年10月5日,《不能让算法决定内容》。

大家还记得“任仲平”吗?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全文4600字。

这是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任仲平”为名刊发评论。

“宣言”这个笔名虽然不是第一次使用,但这次格外引人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官方微博认为,新华社、央视等众多媒体都介绍、推出,自然被认为是个重要信号。今后,用这一笔名发表的文章值得关注!

“宣言”说了什么?

既然如此重要,“宣言”在《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一文中说了什么?

有几个关键词很重要:哈姆雷特之问,社会历史分叉期以及快干、实干和会干。

什么是“哈姆雷特之问”?它源自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一句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当然,这里所述并非生存与死亡的问题。而是:世界怎么了?人类要往哪里去?

文章指出,中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是中国历史演进的必然,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是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必然。

纵观当今世界,“民主赤字”、“治理赤字”、“发展陷阱”此起彼伏,贫富分化、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问题层不不穷。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弊端丛生,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孕育。

面对“哈姆雷特之问”,文章认为,中国的实践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了全新选择。

什么是“社会历史分叉期”?文章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常面临许多重要挫折,如果以道路为喻,这样的时期正是“路口”。

面对路口,只有两种命运:发展,或者衰落。

中国怎么办?文章认为,新的思想旗帜,让我们有了把握机遇的根本指针;新的发展方位,让我们有了把握机遇的深厚底气;新的奋斗目标,让我们有了把握机遇的高远视野。

面对路口,新时代的中国,已经准备好了。

在新的机遇面前,中国如何快干、实干和会干?

文章认为,面对新征程,容不得彷徨、犹豫和懈怠,需要以奋进者的姿态披荆斩棘,开辟新局面。改革的任务越来越重,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需要以日新精神、精进态度,谋定后动,统筹兼顾,增强把握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难题的本领。

抓住机遇向高质量阶段发展

文章还指出,中国发展经过量的积累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的确,2018年被称为中国高质量增长的元年。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是改革政策、结构政策、总量政策、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陈剑看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要的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转向期,最大特点是速度要“下台阶”、质量效益要“上台阶”。从主要看增长速度有多快,转变为主要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陈剑说。

这也意味着,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称,十九大之后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我们身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大不相同于以往。

“其一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由注重总量经济向“调结构稳增长”转变;其二是新发展理念,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其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培勇说。

任仲平是谁的笔名(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署名文章的宣言是谁?)

2、任仲平是谁

任仲平不是一个人,它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是中国新闻界的著名品牌。为配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国家重要政策方针出台、国内重大社会事件发生,1993年起,人民日报社组织写作班子,以“任仲平”文章的形式,对关系国家发展全局性工作的事态进行针对性的深度评论。

“任仲平”的叫法,把这个品牌拟人化,让人倍感亲切信任。到目前为止,它已发表过百余篇文章,有力地引领着时代变革的舆论先声,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任仲平”文章,以高屋建瓴的论调、真挚的民族情感、深入透彻的说理、文学的语言,创造性地诠释了社会思潮深刻变化时期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所承载的重大历史使命和丰富内涵。

对于关注中国历史进程的读者来说,《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选》是倾听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心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

成就:

近20年来,“任仲平”风雨兼程,写出近百篇评论,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也志多次获得中央领导的表扬,被称为人民日报的政论优势的集中体现。任仲平同志还得到广大读者的赞扬和喜爱,每一篇之后都能接到很多读者来信,有的地方还在广播中全文播送,网上转载颇多。

2010年10月27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任仲平的评论《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以现代化为主线,深刻阐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信念,获得中国新闻奖。

至此,“任仲平”已经八次荣获中国新闻奖。

来源:百度百科-任仲平

任仲平是谁的笔名(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署名文章的宣言是谁?)

3、任仲然书中的老石是谁

《红楼梦》中的任仲琳本人曾写有一篇题为《石头记补遗》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老石”的人物。根据这篇文章的描述,老石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是曹雪芹的父亲曹吉祥的老朋友,也是曹家的家庭教师。他在曹家住了很长时间,与曹家的人关系密切,尤其是与曹雪芹的祖母王夫人关系很好。他的真实身份并不清楚,但是在小说中,他被描写成一个有学问、有见识、有情趣的老人,曾经教导过曹雪芹等人很多知识和技能。在小说中,老石也被称为“石兄”、“石老先生”等。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114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2 13:47:08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