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吗
1、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ForEffectiveDiscipline)”1998年发起的。
2、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3、在美国,尤其是在一些拉美、亚裔移民家庭以及是一些收入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黑人家庭,打孩子的现象相对于白人家庭来说还是比较普遍的,甚至存在严重的虐待、性侵等情况。正是因为美国的确存在虐待孩子的情况,美国儿童人权组织有效管理中心在发起了反对体罚儿童的运动。
2、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家长打孩子是否会构成违法行为?
国际不打小孩日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在1998年发起的节日,定为每年4月30日。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及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之所以要设定这样一个节日,主要是出于对小孩的保护,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很容易成为家长的发泄工具,弱小的他们,面对这些暴力,他们却是无法反抗的。所以急需一些法律去约束他们,来保护未成年人。
要知道,打孩子可不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如果严重的话,还可能是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涉及到违法行为。
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2006年12月29日颁布,于2007年6月1日开始施行。
修订后的这部法律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进一步明确和突出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即“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通过这部法律,我们可以知道,未成年人享有足够的权利,他们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
大人教育孩子无可厚非,你可以骂他,或者通过一些合理的处罚方式,让孩子意识错误,但是如果这些教育方式,上升为肉体上的虐待行为。那么就涉及到违法行为了,是需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所以通过这样一个节日,也是想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孩子不是自己的宣泄的工具,他们也有自己的个体的意识,要充分尊重他们,并让他们享有足够的健康权,自由权,生命权。
孩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他们理应受到足够的关怀,而不应该是大人冷冰冰的拳头。
3、4月30是什么日子
4月30是不打小孩日。1998年时,美国一个反体罚组织发起名为国际不打小孩日的活动,将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国际不打小孩日。节日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
4月30日的做法
国际不打小孩日,也称无巴掌日。是为了倡导人们不要体罚孩子,从而提高人们反体罚的意识和改变体罚的习惯而设立的。
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待孩子,请多些引导与尊重,多点耐心与宽容,被温柔呵护的孩子才能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4、国际不打小孩日是什么节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是什么节日
今天(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倡导人们不要体罚孩子。咱们有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可你相信“棍棒教育”真的能“打”出好孩子?毕竟,谁都曾是个孩子,挨打的滋味儿可不好受!今天,我们用九张图带你云“打”卡,一道打扮、打包、打车、打盹??反正,打啥也别打家里那个娃,拉钩!
1998年时,美国一个反体罚组织发起名为国际不打小孩日的活动,将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国际不打小孩日(又译无巴掌日,美国称为InternationalSpankOutDay),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其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1989年通过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任何儿童不受酷刑或其它形式的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截止2011年,禁止校内体罚的国家有:阿根廷、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菲律宾、南非、泰国、爱沙尼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斯洛伐克、英国、爱尔兰、比利时、意大利、斯洛文尼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土耳其。
禁止一切体罚(校内体罚+家庭体罚)的国家: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哥斯达黎加、塞浦路斯、丹麦、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以色列、肯尼亚、拉脱维亚、卢森堡、摩尔多瓦、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西班牙、突尼斯、乌克兰、乌拉圭、委内瑞拉。
体罚小孩有什么危害?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体罚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中会出现两个信号。信号一,大脑接收到疼痛的信号,这被大脑归类到危险的信号,这个时候大脑会发出逃跑的指令。
当大脑意识到危险的时候,会本能的想到寻找最亲近的人来庇护自己,但是当最亲近者同时又是疼痛的制造者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就会开始紊乱。
如果父母经常体罚孩子,孩子重复着体验着这种恐惧的情绪,管压力的激素皮质醇就会被释放出来,皮质醇对大脑有毒副作用,长期会影响到大脑的健康,比如大脑的连接会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