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EI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⑴基本药理作用:①阻止AngⅡ的生成,从而取消AngⅡ及取消刺激醛固酮释放,增加血容量,升血压和促心血管肥大增生等作用;②保存缓激肽的活性;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④抗心肌缺血和心肌保护作用;⑤增加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⑥阻止心血管病理性重构;⑦清除氧自由基。
⑵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对伴有心衰和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ACE抑制药为首选药;②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肌梗死;③治疗糖尿病性肾病和其他肾病(其对肾脏保护作用与降压作用无关,而是它舒张身出球小动脉的结果)。
⑶主要不良反应:①首剂低血压;②咳嗽,无痰干咳是ACE抑制药常见的不良反应;③高血钾(由于ACE抑制药减少AngⅡ排钾的醛固酮减少);④低血糖:胰岛素增敏引起;⑤肾功能损伤;⑥血管神经性水肿。
2、ACEI和醛固酮分泌的关系
ACEI和醛固酮分泌的关系ACEI在RAAS系统中,是起到抑制醛固酮分泌的作用,而来降压,那就是说ACEI用的多用的久,醛固酮是分泌越少的。
醛固酮(Aldosterone)是一种增进肾脏对于离子及水分子再吸收作用的类固醇类激素(盐皮质激素家族),化学式为C21H28O5,主要作用于肾脏,进行钠离子及水分子的再吸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利尿剂、心衰、肝硬变、肾衰、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周期性水肿,Bartter氏综合征,肾球旁器增生,手术后,低血容量,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钾血症,部分恶性高血压及缓进型高血压等。
3、ACEI和ARB的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
ACEI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抑制相对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向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同时组织缓激肽降解,但无法抑制通过旁路生成的血管紧张素Ⅱ。
ARB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AT1受体竞争性结合,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
:
ARB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型),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产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似的药理学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AngⅡ合成反馈性增加,血液与组织中AngⅡ水平升高,作用于AT2,产生扩血管、抗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凋亡等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血管紧张素I生成血管紧张素II,后者是强烈的血管收缩剂和肾上腺皮质类醛固酮释放的激活剂。
:百度百科-ARB(高血压治疗药物之一)
:百度百科-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特点为
A.可用于各型高血压,有反射性心率加快
B.对肾脏无保护作用
C.可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肌细胞肥大
D.长期用药易引起电解质紊乱
E.对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增厚无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