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①两条dna互补链反向平行。
②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在螺旋分子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则在螺旋分子内部,碱基平面与螺旋轴垂直,螺旋旋转一周正好为10个碱基对,螺距为3.4nm,这样相邻碱基平面间隔为0.34nm并有一个36?的夹角。
③dna双螺旋的表面存在一个大沟(major
groove)和一个小沟(minor
groove),蛋白质分子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相识别。
④两条dna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结合在一起。根据碱基结构特征,只能形成嘌呤与嘧啶配对,即a与t相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相配对,形成3个氢键。因此g与c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
⑤dna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维持这种稳定性主要靠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以及碱基的堆集力(stacking
注:(摘自百度文库)。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2、dna的双螺旋结构是什么
1、DNA双螺旋(外文名DNAdoublehelix)指的是一种核酸的构象,在该构象中,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一个右手的双螺旋结构。
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
3、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以下是我自己根据我们书上所写的归纳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DNA双螺旋结构有如下几个特点: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它的两条多聚核苷酸链在空间排布呈反向平行,碱基位于内侧,亲水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位于外侧,碱基间以A-T和G-C的方式互补配对;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DNA的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相缠绕,呈右手螺旋;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的稳定,横向稳定靠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DNA的生物学功能:DNA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证据如下:1、DNA
分布在染色体内,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而染色体是直接与遗传有关的。2、体细胞DNA含量为生殖细胞DNA含量的两倍,且含量十分稳定。3、DNA在代谢上较稳定不受营养条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4、作用于DNA的理化因素可引起遗传特性的改变,这一点已经由Avery在1953年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4、DNA双螺旋结构有什么要点?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1、由两条碱基互补的、反向平行排列的脱氧多核苷酸单链组成,碱基互补的方式是A与T,C与G对应;
2、两条互补链围绕一“主轴”向右盘旋形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结构
3、DNA分子结构由4种碱基(A、T、G、C)的排列顺序决定储存遗传信息;
4、DNA分子结构双螺旋的表面形成两条凹槽,一面宽而深,称之深沟;另一面狭而浅,称之浅沟。与特定功能的蛋白质(酶)识别和调控相关。
DNA链
5、DNA链碱基排列顺序的组合方式无限,形成多种不同的DNA分子。
: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
富兰克林(Rosalind Elsie Franklin)于1952年5月获得一张非常清晰的B型DNA衍射照片(照片51号)。
1953年1月,沃森访问国王学院时看到了这张照片,立刻领悟了双螺旋模型的关键。他在回忆录《双螺旋》中写道:“在看到图片的瞬间,我目瞪口呆、心跳加速,图片上占主要位置的黑色十字映像只能从螺旋结构中产生”。
来源:百度百科-DNA双螺旋结构
5、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些部分构成的呢?
DNA双螺旋结构包括三点:
1.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双螺旋结构。
2.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构成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 两条链的碱基间能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A和T;G和C)。
脱氧核糖核酸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主要功能是信息储存,可比喻为“蓝图”或“食谱”。其中包含的指令,是建构细胞内其他的化合物,如蛋白质与核糖核酸所需。带有蛋白质编码的DNA片段称为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