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正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词)

1、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词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故人...

1、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词

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故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天际奔流。

全诗以绚丽多彩的烟花春色和广阔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词)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为,朋友在黄鹤楼出发,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东行到扬州去。

一、原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唐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三、注释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四、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

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

五、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词)

3、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

全诗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纤乎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作者:唐·李白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型陪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卜竖蠢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4、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全诗

全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一曲悠扬的歌声,表达了无尽的思念、惜别、问候、思念和寄托。

这是一首送别诗。孟浩然从湖北到广陵去,李白在黄鹤楼给他送行,作了这首诗时间应当在李白出蜀漫游以后。

李白从27岁到35岁的将近十年之间,虽然也到处漫游,但却比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陆境外,这时,他认识了当时著名的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岁,本是襄阳(今属湖北省)人,隐居鹿山门,常在吴、越、湘、闽等地漫游。这时他正想出游吴、越一带,两位大诗人在黄鹤楼分别,留下著名诗篇。诗题中“之广陵”的“之”就是至的意思。

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后两句是什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后两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译文: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句导读:这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及朋友要去的地方,是叙事。“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意思: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句导读:这两句是写景,表现了诗人久久站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船远去时的留恋。作者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

意思:只有一只小船向远处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创作背景:

李白平生酷爱旅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其二)这是他笃信并始终奉行的交友道,因而他和朋友们的友谊就显得分外真挚、浓厚、热烈。

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开元十四年(726)春,李白“船下广陵去”(《夜下征虏亭》),并滞留了数月。这年冬天,他离开扬州,到北方的汝海游玩(今河南临汝县一带)。之后在到达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 ,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这个富有动态感的诗篇,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深厚的友谊和对友谊的珍惜和重视。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李太白集中有一首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讲述的是李白在江夏的黄鹤楼为重逢的至交好友孟浩然而作,这首诗是李诗中歌颂真挚友谊和抒写离别之情的代表作。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290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4 07:46:24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