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清宫匾额上面写的是什么?
乾清宫匾额上面写的是正大光明。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
:
乾清宫内,金扉雕刻的二龙戏珠;殿内外的沥粉贴金双龙彩画以及天花板上的蟠龙圆案,形象逼真。地面用金砖铺墁,磨砖对缝并涂以桐油,光润细腻,如墨玉一般。
如今殿内的布置基本是按乾隆时期原状布置的。正间中央是一方形地平台,台上设有象征着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和金漆雕龙屏风,宝座前设有甪端、仙鹤和香筒,地平台前有四个烧檀香用的铜胎掐丝珐琅香炉,并排放置于硬木几架上。
来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来源:百度百科—乾清宫
2、冬至北京三处奇景
冬至北京三处奇景分别是:
一、十七孔桥,二、正大光明匾,三、北京故宫
。其中冬至的北京故宫既有大气庄重的美丽,也有灵动肆意的生气。宫殿门口悬挂着寓意吉祥的春联、门神,装饰华美的宫灯等。
一、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是昔日皇家园林中著名的古石桥,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桥面宽8米,桥高7米,长150米。每年冬至前后,落日余晖会将十七个孔洞全部穿透、照亮;宏伟的石桥下面呈现一片金黄,壮丽非常,因此称为金光穿洞。
二、正大光明匾
每年冬至正午十二点左右,它会被阳光照亮,匾下面的五条龙也会依次散发金光,堪称奇景。于是这块匾就更出名了,传奇色彩也更浓了。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助推,这两大奇观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前往观赏的人趋之若鹜。
三、北京故宫
冬天下雪后的紫禁城,透着一股庄严的气息!红色的城墙和精致的屋顶,感觉非常震撼。夕阳西下的冬天,紫禁城的一角,剪影的效果透着一股沧桑和神秘,感觉很多东西在沉淀。大雪覆盖的紫禁城,传统的红色在白色的大学中显得很浓重。
3、故宫皇帝宝座牌匾???
“皇建有极”!
保和殿是做什么的呢?这块匾又为什么要放在这里呢?
首先来看看保和殿的作用,它可谓是故宫里功能最多的大殿,号称“全功能无死角”。其在明朝时是皇帝举行大典前更衣的地方,同时像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也在此殿受朝贺。
清朝时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在这个殿,像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也在它里面举行。而且这里还做过顺治皇帝的大婚洞房。
够多功能的吧!那么,如此牛的宫殿,它的大匾上为什么要写“皇建有极”四个字呢?“皇建有极”啥意思?
其实这几个字是乾隆皇帝写的,它们取自于一本古书《洪范》“皇建其有极”。这里“极”不是极端的意思,而是指中庸,因此这句话连起来就是说皇帝您坐在这宝座上,办事情不要极端,要不偏不倚,采取中庸之道,您可是天子,得负起责来为百姓们建立中正的天下最高准则。
这四个字用的很有水平:
一来说明了皇帝的义务,得办事公正。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它强调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你想想天下的准则都得皇帝来建,这还不是说明了皇帝你最牛!
不过这牌匾的意义是说的天花乱坠,可又有多少个皇帝能做到这样呢,细数明到清的皇帝们,明君是有,可昏君也一大把:宠幸宦官的,听信谗言的,沉迷玩乐和美色的。。。。
又有多少人能做事中道,担的起为天下人建立准则这样大的重担呢!
4、乾清官“正大光明”匾的典故是什么
历尽沧桑的“正大光明”匾额,有一段关于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据记载,康熙帝在位六十年(康熙纪年共六十一年)。清朝规定,新皇帝接位,至第二年才改纪年),他有儿子三十五个,究竟皇位该传给哪个皇子?当时酿成了皇族内部一场极其尖锐复杂的夺权斗争。清朝原没有明确的立储制度,也不实行汉族皇帝的传统立长制。直到康熙帝二十二岁时,他才决定要确立皇储。然而,这个八岁就登基的康熙帝在许多问题上都雄才大略,而在立储问题上却优柔寡断,又多猜忌,以致立谁为太子一事,左右不定,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莫衷一是,旷日持久,最后仍不能确定,从而造成了皇子之间长期的倾轧和骨肉相残。在这场夺嫡的政权斗争中,阴险狡诈、善于机谋的皇四子胤禛终于独占鳌头,他就是雍正皇帝。对于雍正帝的上台,至今说法不一。有的说他篡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也有人说,他毒死了康熙,弑父假传遗命,等等。
望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