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的历史变化
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白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在变成了“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以前叫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明成祖永乐4年(1606年)至永乐18年(1420年)建成。接连经历了明朝、清朝、民国、新中国共近600年的岁月变迁。故宫是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的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缩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得到了更好地维护和修缮,不仅建筑上恢复了昔日紫禁城的恢宏气度,文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并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再次达到故宫历史发展的新巅峰。
交通信息
1、公交
北京市区乘坐1路、2路、52路、59路、82路、99路、120路、126路、观光1线、夜17路、夜1路、夜2路、专2路在“天安门东”站下车然后步行约900米到达午门。或乘坐1路、5路、52路、99路、观光1线在“天安门西”下车,然后步行约1000米从午门进入。
2、地铁
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步行约900米,即可从午门进入故宫。
3、提示
故宫不设停车场,周边的公共停车场也较远,故不建议驾车前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2、故宫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
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到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故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 的屏障。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2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五位有或曾有庙号谥号的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
1933年,故宫博物院为保护其文物安全,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并在南京建立文物库房,成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
在1987年,北京故宫就被列入了世界文化的遗产,而对北京故宫,拥有者9000个房间的建筑物,也成为了中国明清时代的一个无价的历史证明。
:
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
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
紫禁城内的金水河,是按照“帝王阙内置金水河,表天河银汉之义也,自周有之”的古代传说而设置的。河水从金方(西方)来,至巽(xun)方(东南方)出,流经半个紫禁城。这条按古制设置而且规定流向的河,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它不仅是宫城内做大的水源,救火及建筑工程都用金水河的水,而且又是宫城内最大的水渠,全部南北及东西方向的下水道口都设在河帮上,同时它又给宫城景观增添了风采。金水河要流过外朝三座宫殿,重点是横穿太和门内广庭部分。
为显示河的特点,不用直线而采用曲线,为与规整的环境协调,不用自然变化的曲线,而用几条对称的弧线,河正中设五座桥,桥的前端随河的弯曲不在一条直线上。中间的桥为皇帝通行专用,突出在前,两侧是为文武官员设置的,依次退后。
皇帝通行桥的石栏,望柱头雕龙云纹,官员通行桥的栏杆望柱头雕二十四气,河中部宽,两端渐窄,由于两端要穿过东西朝房的地下,这样利于施工,也显得有变化。武英殿门前金水河的处理形式与太和殿门前不同,因为武英殿等级低于太和殿,故仅建三座桥。
金水河流近文华殿时,转向北流经文华殿西侧,从文渊阁前地下穿过,然后在东三座门前再现。它一路有曲有直,往复循环,有时地上,有时地下,河上设有多座桥梁,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
来源:百度百科-故宫
3、为什么说北京故宫角楼的一年四季都是非常美的?各有特色?
北京故宫角楼600年的记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特色!
故宫角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紫禁城内规模庞大的宫殿相较,角楼只能算作“小不点”,却是整个故宫,形制最为复杂、技艺最为高超、样貌最为奇特。
京城日记之收集了角楼的「春夏秋冬」,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拍了好多的角楼。每次经过都要各角度拍摄一下,原以为角楼就是角楼,没什么变化,但细看发现,天气、光线、水波纹、云朵……的不同,让它变得也不一样。
角楼轮廓复杂而有秩序,造型庄严中不失秀丽,在宁静的筒子河中投射出美丽的倒影,颇有仙宫楼阁的景象。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世界摄影人都钟爱的题材。
忽然间你会感觉到,角楼就静静在那矗立百年,看阴晴雨雪,是人间变迁;看潮退潮涌,是时代更迭。难怪说,建筑是最永恒的语言。风景有序,四时皆安!
如何观赏角楼的日出才是最好的,为什么一定要选在秋天?因秋季北京日出的方向为正东到偏东南方向,所以这个时刻才是看角楼日出的最佳时刻,光线最均匀,而且可以观赏到完全逆光的效果。
雪后北京,故宫角楼,东北角楼永远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天朗气清的夏日,还是白雪皑皑的冬日,一年四季都是热门拍摄景点!
当故宫大雪正盛,一轮红日突然从云雾中探出了头。金乌、瑞雪,绘就了这幅难再得的绝景。2021年份的故宫初雪,送给大家~巧遇一只乌鸦落在檐兽上小憩,与太阳相映生辉,高速连拍记录下来,金“乌”与“金乌”,转瞬即逝的相逢被定格成永恒!
整座角楼构成
27.5米、3重屋檐、4座抱厦、10面山花、16个窝角、28个翼角、76条脊、220组斗拱,234个神兽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