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节戚薇模仿唐代仕女吃汤圆表情包。
开汉服店的敖珞珈火了,自己身形较为丰满,就设计了一系列给“胖胖”们穿的仿唐汉服。由于市场不被看好,她干脆自己穿上样衣,拍了一批“表情放飞”的照片,还原度极高!敖珞珈称,希望让大家知道传统文化有很可爱很有温度的一面。
吃汤圆咯,不要,太胖了不能吃,吃甜食容易肥。
要不我就吃一个好了
吃完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恩~实在是太美味了吧,停不下来的节奏啊。
一不小心全部吃完了,有点后悔怎么办?
下面请看戚薇模仿的唐代仕女吃汤圆图,真是太可爱了。
2、唐朝时期的女性会涂什么样的口红,背后有什么来历?
颜值高不高,口红很重要。现在我们钟情的咬唇妆、斩男色,其实古代早就有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古代女人的口红和唇妆。
一、口红制作
早在先秦时期,社会上就出现了欣赏女性嘴唇美的现象。《楚辞》中说“粉白黛黑,唇施芳泽”,那时女人就懂得用鲜亮的颜料来美化嘴唇,提升颜值。那么,古代的口红是用什么原料制作的呢?
早期用的口红,叫“口脂”。口脂是用红色朱砂颜料或胭脂掺上兽脂制作而成的。口脂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先以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拣入上好的棉花中,然后投入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浸透后,去除棉花和香料,将牛油或牛髓放入此香酒中,旺火大烧,然后撤火微煎,然后慢慢掺入朱砂颜料,并用青油调入,搅拌均匀,灭火后,自然冷泉,红色脂膏凝结,唇脂也就制作完成了。
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是个化妆达人。她曾经自制了多种化妆品,为了能够研制化妆品,还专门开辟了一个种植各种香料香花的园圃。她的园圃中,能够用来制作口红的植物就有二三十种。
二、唇妆样式
汉代前后,点唇的习俗正式形成。那么古人都画哪些唇妆样式呢?汉代妇女点唇,上唇小、下唇大,嘴角部分用妆粉遮盖。魏晋时期,唇妆以扁形居多,一般在原有的嘴型基础上稍作添减,嘴唇的轮廓清晰可见。
汉代经典唇妆,《汉武大帝》林静饰演卫子夫
到了唐代,国势蒸蒸日上,气象大气恢弘,女性抹口红最喜欢明艳,以彰显自信、大方与美丽。先用妆粉涂抹整个嘴唇,然后再用明艳的口脂画出唇型,一般上唇大、下唇小。
唐代的很多娼妓大都是引领美妆时尚的,她们创造的唇妆样式有有一二十种,如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半透娇、万金红、圣檀心、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媚花奴、嫩吴香等等。
这些充满诗意,而又含蓄唯美的唇妆名称,反映了对女性身体的关爱,凝聚着她们对美的不懈追求。
历代妇女点唇式样
从宋到明,女性唇妆仍以娇小为美。到了清代,唇妆样式就更加多样化,上唇或涂满,或作花瓣状,下唇或只在中间点染一颗小樱桃,或者几乎涂满。女人们更加懂得选择合适的唇妆,来适应或修饰自己的嘴唇唇型。
乾隆皇后乌拉那拉氏
三、口红色号
口红色号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女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了,当然对男士来说可能就是千古未解之谜。古代口红以红色为主。东坡居士有一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古代女性在抹口红上也颇讲究深浅浓淡。上面所列唇妆样式的名称来看,如大红春、小红春、淡红心等,可能也说明了红色口红不同色号之间的差异了。
敖珞珈仿唐代仕女
除了红色口红,古代妇女还流行过抹黑色唇脂。这种黑色口红叫“乌膏”。《新唐书·五行志》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
唐代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汉人和胡人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乌膏就是受到了胡妆的影响。所以,白居易在他的诗中提到乌膏时,就说其“非华风”。
乌膏在唐代流行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称其为“元和时世妆”。这种流行程度,不亚于今天风靡不辍的“斩男色”。
2016年Dior秀场模特的黑色唇妆
其实,乌膏并不是纯黑色,而是一种近于黑色的暗红色。当然,你可能get不到它的美,那么来感受下欧美女性白皙肤色与耀黑唇色碰撞出的冷艳之美吧。
四、口红的形状
由于唇脂是用朱砂掺以动物油脂制作而成的,所以呈糊状,是盛放在小罐或小盒子中。这种我们叫它“盒装口红”。
湖南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唇脂,盛放在小圆盒中
魏晋时期,还发明了“丝绵口红”,就是用丝绵卷成圆条,浸染红蓝花汁,用来当腮红或口红用。这种“丝绵口红”,是不是有点气垫的感觉?
电视上常见女子化妆时,用一张红色的纸片,在嘴唇上一抿,这种口红是“薄片胭脂”,是用纸片或金箔浸染红蓝花汁而成。虽然携带起来比较方便,但用的时候还是有点不优雅,要先用唾液溶化它,才能用来涂面或画唇。
《锦绣未央》唐嫣饰演李未央
直到唐代以后,才出现了管状口红。唐代元稹《莺莺传》里写了这么一段情节:崔莺莺收到张生从京城捎来的化妆品,其中就有管状口红。莺莺在给张生的回信中说:“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
隋唐时期的5寸,相当于今天的15厘米。可见,最起码在唐代时,就已经有了管状口红了。
3、汉服设计师敖珞珈曾因“唐朝仕女表情包”爆红,她的现状是什么呢?
汉服设计师敖珞珈曾因“唐朝仕女表情包”爆红,她的现状是事业因为疫情和被抄袭的双重打击险些破产了。
敖珞珈是一名汉服设计师,但是她走红却是依靠自己一组宣传汉服的吃汤圆表情包。这组表情包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因为有一段时间可以说是风靡的程度了。她在表情包里面使用的是唐朝的妆发造型,整个人可可爱爱的,虽然看起来丰腴但是丝毫不油腻。
也因为这次表情包的大火,让她顺利踏上了设计汉服的道路。她为了坚守自己原创的原则,一直以来都是费劲心力的一直都在努力吸收汉服的相关知识。疫情是突袭,让她的生意日渐冷清,而她又不愿意敷衍了事,对于汉服的设计用料以及考究,这险些让她破产了。但是她依旧没有放弃,哪怕带着孩子和家人住进了漏水的仓库,决心依旧没有动摇。
要知道她刚走红那段时间市场非常好。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她硬生生挤出来一条羊肠小道。她最初做汉服的初衷很简单,因为自己180斤了却无法再穿下自己喜欢的汉服,这让她极为不甘心,所以才有了后面自己设计汉服,裁剪样板做汉服的情形。反正那时候的我绝对不会想到,敖珞珈的现状会成这样。
敖珞珈的现状让人唏嘘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大局势的影响,所有行业都在面对寒潮,这是不可避免的。只希望后续她可以依靠网络的力量再次出圈。成功后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败了就摆烂了。我个人反正很看好汉服的市场,尤其是大码汉服的市场,相信只要她再努力努力,肯定会回暖的。如果这条路实在走不通了,那时候再放弃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