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背景是什么?
英、法以为德国占领了波兰,一定会去进攻苏联。于是,他们仍旧静静地坐在””马其诺防线””的工事后面,一坐就是半年。希特勒利用这一点,宣称只要英、法承认德国吞并波兰,德国就决不同英、法打仗。然而暗地里,希特勒又在扩军备战,准备对英、法直接开刀。
1940年春,德国同西线的英法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已经好几个月了,可德国与英法的军队仍待在各自的防御工事后面,没有真正交火。德国士兵把这种战争称””静坐战””,还有人干脆称它是””假装的战争””。
希特勒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和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他的目的是一举击败法国。希特勒首先对挪威和丹麦2个北欧小国发动突然袭击,并且取得成功。这样,就使德国对法国的攻击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第1个目标实现以后,希特勒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5月10日发动了对小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进攻。同一天,英国著名的反法西斯政治家、海军大臣丘吉尔接替张伯伦担任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受命于危难之际,使国际反法西斯阵营中有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5天以后,荷兰***宣告投降。18天后,比利时被德军占领,卢森堡也被德军的铁蹄一扫而过。第2个战略目标也顺利实现了。于是希特勒在欧洲大陆的最终目标——法国的侧翼完全暴露在德军的枪口之下。德军马不停蹄,挥师东北方向突入法国境内。这时候,法国人才如梦初醒,发现他们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竟是一堆废弃的钢筋混凝土。
德军对这条防线根本不屑一顾,从它的侧面迅速地穿过,以典型的运动战的迂回方式,沿着法国北部急速推进。5月下旬英国远征军和法军约40万人被钳子形包围在敦刻尔克附近的海滩上,陷入了绝境。如果不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达了停止攻击的命令,这40万军队不是投降就是被赶到海里喂鱼去了。
英国人抓住这个宝贵的喘息机会,调动和征集了各种战舰、渔船拼命抢运被困的军队。从5月26日到6月4日,这支临时拼凑的””特混舰队””以惊人的效率,共把33.8万余英、法士兵撤回到英国本土,保存了一支打击纳粹德国的有生力量。这就是被称为””战争史上一大奇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军队走了,但英国远征军10个师的武器装备及车辆全成了德军的战利品。同时,这次撤退也决定了英法军队在西欧的败局。
2、敦刻尔克大撤退,40万英军为什么不反击?
楼主你首先要搞明白敦刻尔克撤退的目地。(1)德军采取了迂回战术,避开了马其诺防线,致使英法联军之前的战争准备计划彻底落空。
(2)德军的闪电战(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快速推进),致使英法联军的兵团集群被分割、包围,战场形势非常不利。
(3)德军占据了绝对的空中优势,掌握了战场上空的绝对制空权。
在以上三点的共同作用下,如果英法联军再不进行及时、有效(有组织)的总退却,必然会遭到德军的全歼。那抗击德国入侵的就只剩下童子军了(童子军是英国半军事化的少年组织)。这不仅对于当时的战局,甚至对于之后二战整体的态势发展也非常不利。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尽管英军失去了大量的装备和军需物资,但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这是一批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作战英勇的精锐官兵,四年后在诺曼底登陆的英军中,这些人无疑是绝对的中坚骨干力量。 对于楼主所说的反击就完全无厘头了,既然要撤退并且希特勒阻止了装甲部队的追击那又何来反击呢,难不成再打回去等待全歼?
3、假如敦刻尔克大撤退失败,会对二战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不大,拥有绝对优势的盟军一定会胜利,40W人本身也杯水车薪。而且最终撤回的军人大多没有参加对德作战,而是在法国复国后维持治安。
知识延展:
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Dunkirk Evacuation,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行动。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虽然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导致英国本土的地面防卫出现严重问题。 此次撤离,标志着英国势力撤出欧洲大陆,西欧除英国、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区落入德国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