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正文

旃檀功德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的区别是什么?)

1、南无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的区别是什么?《西游记》南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都是围绕在释迦牟尼佛周围的三十四佛之一,他们是最高的悟道者,没有谁大...

1、南无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的区别是什么?

《西游记》南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都是围绕在释迦牟尼佛周围的三十四佛之一,他们是最高的悟道者,没有谁大谁小之分。他们的职级完全是一样的,都是大职正果,但从含金量来说,孙悟空的斗战胜佛就高多了。

从佛家的观点来看,佛是最高的悟道者,其次是菩萨,再者罗汉。在佛家并没有职位的高低、先后佛的智慧境界是圆满无漏的。也就是说南无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都是围绕在释迦牟尼佛周围的三十四佛之一,他们是最高的悟道者,没有谁大谁小之分。

《西游记》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的取经过程

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们到珍楼用斋,入宝阁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贿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白经。他们重返灵山告状,佛祖却不责怪二尊者。师徒们只好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封佛号。

西游记后传佛祖封唐僧为无量功德佛,八戒为木母金莲佛,沙僧为金身光王佛,敖烈(小白龙)为金身广力龙祖佛,白莲花为白莲圣母菩萨,碧游为护法禅菩萨。 孙悟空为继燃灯古佛的新任万佛之祖:南无大圣舍利尊王佛。

旃檀功德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的区别是什么?)

2、旃檀功德佛怎么读

旃檀功德佛读为:zhāntángōngdéfó。

功德:功是善行,德是善心。简单来说,功,是一种力量;德,是一种修养,把修养升华成一种力量(即智慧)去帮助别人,称之为功德。从本质上讲,功德是利他的。功德是精神层面的,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无为而为的智慧。发心为他,不求图报,其果报是功德。

上圆下空禅师开示:“一切为众生,为善,功德备;一切为自己,为恶,业障现。”所以,若求功德,必须持戒,同样的善行,如能持戒则功德无量;若不能持戒,功德全无或微不足道,得到的是些许福报。

如放生、布施、本来是善举,可有的人今天刚刚放完生,事后就大开杀戒,杀鱼宰鸭,涂害生灵。有的人今天布施了一万,明天又去发不义之财,骗走人家一百万,这种做法何来功德!可见,功德是指行作清净善业所得者,修行是功,身心清净是德;灭除内心的愚痴是功,智慧现前是德。

注意事项:

六祖慧能大师论阐的更为全面详细: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者,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旃檀功德佛(南无旃檀功德佛和南无斗战胜佛的区别是什么?)

3、唐僧为什么叫旃檀功德佛

唐僧被如来封为旃檀功德佛,指的是一种品德非常高尚的佛,其实还是表扬唐僧品质。

这也是对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忘初心的一种肯定。另外,唐僧又称唐三藏,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主角之一,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

唐僧在《西游记》中的介绍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唐太宗请他开“水陆大会”,又被观音菩萨选定为取经人,与唐太宗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唐僧是一个心慈面善吃斋念佛的僧人。虽然他并没有本领,但是极力想吃唐僧肉的妖魔鬼怪最终却自食其果,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因此,与其说唐僧是个师傅,倒不如说他是个地道的领导者。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

4、唐僧为什么叫旃檀功德佛

唐僧叫旃檀功德佛是为了表扬唐僧的品质。

旃檀原指一种香木,不管放多久都会有香味。旃檀功德佛,指的是一种品德非常高尚的佛,其实还是表扬唐僧品质,这也是对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始终不忘初心的一种肯定。就像孙悟空的斗战胜佛一样,指的是战胜自己,而不是战胜别人。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僧前世为如来佛祖的二徒弟——“金蝉子”,因轻慢佛法而被如来佛祖贬到下界,在观世音菩萨的指点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远万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经,路途上收得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个徒弟和坐骑白龙马(西海龙王的三太子),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的性格特点

唐僧由于他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也成为不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

5、唐僧师徒4人最后成了什么佛?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成功后分别成了:唐僧成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猪悟能成为净坛使者;沙悟净成为金身罗汉。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妖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最终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因在王母瑶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闯入广寒宫,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玉皇大帝,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一路主要负责牵马。得成正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要被斩首。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取经。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升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来源:百度百科:西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296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4 08:00:27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