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看待交换式旅游这种新型住宿方式?
据媒体报道,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少人面对暴涨数倍的酒店费用望而兴叹。这种情况下,一种“零成本”住宿的旅游形式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开来——交换式旅游,即两个陌生人互相前往对方所在城市旅游,免费入住对方家里,省去住宿费用。
这种旅游形式并不是新生事物,其发端于在国外,一般包含两种方法:一是约定日期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交换式旅游实质是一种互助模式,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双方都免去了一笔住宿费用;其次,彼此还能给出旅游规划,推荐当地特色、避免踩坑;一些年轻人还借此广交朋友,结识同好。现实中,有一部分网友已经开始了实践,有两地大学生互换宿舍的,还有家庭因交换住宿而结缘。
不过,此类模式虽已发展多年,却始终限于小众范围,对不少人来说这种交换还是过于大胆。相关投票结果显示,约有62%的人认为交换式旅游“不靠谱”,仅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毕竟,任由陌生人进入私密的家庭空间,安全是首要的考量因素。交换对象大多是从网上“海选”,仅凭短暂交流和有限的信息,能否筛选出靠谱的交换者更像是“开盲盒”。互换规则大多也是双方自行约定,能否履行全靠自觉。如何确认对方身份?如何防止财物盗窃、损毁?交换双方如何确保自身的人身安全?这些问题都暴露了交换式旅游存在的安全风险。
同时,一些住宿中的细节也让这种由“信任”建立起的关系变得无比脆弱。比如一方住宅高档、精心布置,一方却以“照骗”示人,实则住宿环境堪忧,难免让人不平;或是双方对住宿后是否自觉打扫以及清洁程度的标准不同,很可能引发不悦甚至是纠纷。
此外,在交换式旅行走红后,有人将自家空置房间明码标价挂在网上出租,称床单、被套“一客一换”,这显然已经偏离了交换式旅游互助的本质,而发展成了“民宿”。但和民宿相比,这种交易脱离了监管平台,经营者不但缺乏相关执照,卫生条件、定价高低也都是自行衡量,一旦遇到违约退款、物品损毁等,双方很容易陷入扯皮。
基于种种问题,交换式旅游在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模式。不过,其成本低廉、个性时尚、结交朋友的特点仍吸引了一部分年轻人和背包客,作为个性化的出游选择应当尊重。交换者自身应当提高警惕,监管也要同步跟进。
为了维护好自身权益,有律师建议双方入住前签订协议,了解对方基本情况、是否有违法犯罪经历、房产信息等,并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对涉及隐私的部分进行约定。白纸黑字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显然比基于“信任”的约定能给双方更多约束和保障,对于交换式旅游的参与者来说,尽可能通过确定的协议将互换本身的不确定性降低,是开启一段旅行的基础。
对相关部门而言,是否针对某一市场建立系统规范要视市场规模而定,互换旅游的市场相对小众,当前或没有达到建立行业标准的门槛,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监管。比如一些换房旅游平台,收集用户信息且极易泄露,发生问题就当起“甩手掌柜”,它们大多没有备案、登记及批准,缺乏合法性,对此应当及时介入调查;对于打着互换名义变相经营“民宿”的行为,也要进行查处、规范。如此,才能尽可能减少互换式旅游的市场乱象,让体验者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2、【韭菜坪六日游线路】山东换房旅游悄然兴起
让异地的陌生人住你家,你住异地的陌生人家,住在两个不同城市的朋友或陌生家庭交换房子过节。如今,这种全新的换房游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这种时尚的旅行方式可以避免异地吃住的麻烦,也节省了不少旅行费用。国庆节快到了。记者昨日在一些专业换房网站上看到,不少网友早早发布换房信息,希望能在节前找房子。但也有人表示,换房旅游虽然省钱,但有一定风险,不得不谨慎。
网上异地找房
青岛海边多层住宅,一室一厅,45平米,靠近栈桥和中山路,步行至海边仅需5分钟。昨天,记者在某换房旅游网上看到青岛网友甜蜜发布的信息,希望与北京网友换房。记者注意到,在这个专业网站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发布的换房游信息多达四五百条,其中不乏大学生换房游信息。
根据记者网上的报名信息,联系上了山东济南某大学的学生小宋,目的地是青岛。小宋告诉记者,去年国庆,她是通过换房的方式来北京旅游的,没有花一分钱住宿费。小宋说他们宿舍一共六个人。去年国庆,四个人回家或者出门。埃及旅游网没有住在学校宿舍。从9月底开始,她在北京部分高校的校园网上发布换房游,希望去济南旅游的同学能和她换床。没想到被发现了,这次换房之旅还挺成功的。作为学生,我们没有多少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节省很多钱。小宋说今年国庆想去青岛玩,还是用这种换房的方式解决住宿。这种异地旅游的方式已经在一些高校流行起来。换房省钱又省心。换房避免了高昂的住宿费用,但也有换房不愉快的经历。35岁的驴友冯晓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这次换房之旅,但起初只是亲戚朋友之间的活动。后来他在一个旅游论坛上和湖南的网友交换了房子,并通过传真和对方签了协议。协议中,包括换房时间、入住情况、水电费结算、贵重物品清单等。都写的很详细。网友们也帮家里准备了地道的湘西菜,在外地的旅游经历一帆风顺,回到家却傻眼了。没洗的碗碟,乱七八糟的床单和毛巾,让人气愤不已,好在财物没有丢失。这次不愉快的换房经历让冯晓感到非常不安。
注意规避风险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换房旅游在岛城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很多网站都开辟了换房旅游专区。一次换房旅行,只需要发几封邮件,打几个电话就能敲定。为了防止双方发生纠纷,也为了严格核实双方身份,一些换房网站要求双方提供身份证、房产证等复印件。传真,并提供标准协议,包括换房责任赔偿等。供双方签字。但也有网友质疑,一些换房网站对会员注册非常随意,根本不需要核实身份。如果发生纠纷,谁来负责?
据旅游行业人士介绍,在欧美国家,换房旅游都是由俱乐部经营,有相对完善的程序和规范。但目前国内这样的俱乐部很少,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要注意避开。在交换房屋之前,我们可以将现金和贵重物品送到亲戚朋友家或银行,让
3、为什么说换房旅行很危险?
我认为与陌生人互换住宅"交换式旅游"日渐流行并不靠谱,因为这种安排存在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首先,与陌生人互换住宅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当你将自己的住所提供给陌生人时,你无法确定对方的真实意图和背景。这可能导致财产被盗、物品损坏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无法进行有效的背景调查,增加了遭遇不良行为的风险。
其次,住所交换也可能引发不便和矛盾。每个人对住所的期望和标准不同,因此与陌生人互换住宅可能导致不匹配的体验。你可能发现对方的住所与自己的期望不符,例如卫生状况不佳、设施不完善或位置不理想。这可能会给旅行带来不便和不愉快,进而影响整个旅行体验。
此外,沟通和协商也可能成为问题。在陌生人之间进行住所交换需要进行详细的沟通和协商,包括旅行日期、住宿期限、住宅规则等。这种沟通可能面临语言障碍、不同的时间安排和沟通方式。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可能导致误解、不满和冲突的产生。
最后,交换住宅也无法提供同样的保障和服务。与入住酒店相比,交换住宅通常无法提供同样的安全保障和服务设施。你可能无法得到像酒店那样的客房清洁、随时提供的服务或紧急援助。在陌生人住所中居住可能缺乏便利和安心感。
综上所述,虽然与陌生人互换住宅的"交换式旅游"在理论上具有吸引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和问题。在选择旅行方式时,我建议仔细权衡利弊,确保自身安全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