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传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主要内容
第二十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知县想庇护宋江,只把唐牛儿问罪;阎婆再三哭闹,知县差朱仝,雷横捉拿宋江。宋江藏于家中,朱仝有意放走;雷横不捉拿宋太公。两人只抄宋江和父亲断绝关系的执凭公文回县回话。宋江与兄弟宋清到柴进庄上躲避,撞见正发疟疾烤火的武二郎,武松正要在病好后去拜访他。
武松被宋江惊出一身汗,疟疾好了。武松要回到到清河县探望哥哥,宋江兄弟两个专程相送,与武松结束兄弟。
武松到阳谷县地面。在景阳冈打死猛虎。知县赏钱一千贯,武松把钱散与猎户。知县抬举武松为步兵都头。武松遇到哥哥武大郎。行至家中,与潘金莲相见。金莲顿生邪心,调戏武松,被武松臭骂一顿。
该回主要角色简介:
1、武松是清河县人氏,他有一个哥哥叫武大郎。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这武松兄弟虽是一母所生,但武松身长八尺,仪表堂堂,浑身上下有百斤力气。武大郎却身长不到五尺,面目狰狞,短矮可笑,诨名“三寸丁枯树皮”。
武松因先前在家乡打死一个人,怕吃官司,远离家乡,投奔沧州,躲在柴进府中避祸,一住就是一年有余时间。
武松离家两年,时刻挂念胞兄。宋江因在家杀死阎婆惜,出逃前往柴进府,在柴进府遇见了武松,那时候,宋江不慎把炭火掀在武松身上,武松愤怒要打宋江,柴进道出宋江姓名后,武松大惊,纳头便拜。
第二天,武松说得知当时被他“打死”的人只是昏迷了,没有死去。就辞别柴进、宋江,赶奔清河县寻兄。宋江不舍,与武松结义为兄弟。武松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
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被封为清忠祖师,最后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寿至八十。
2、宋江,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原为山东省郓城县押司,眉似卧蚕,眼似龙凤,唇红囗方,身材矮小,面目黝黑,为梁山起义军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因私放晁盖等人,被小妾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期间结交诸多英雄好汉,辗转周折上了梁山。
并接受了九天玄女赠送的天书,之后带兵征讨祝家庄和高唐州。晁盖死后继任梁山第三任寨主,接受朝廷的招安,为了报效国家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
2、景阳冈武松打虎的主要内容 字数50字左右
1、主要内容
故事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
2、人物简介
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郎,河北邢台清河县(有记载武松早是阳谷县人,经近 期考证为今邢台市清河县人)人。他是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一个下层侠义之士,崇尚的是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3、原著简介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水浒传》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概括内容是什么?
概括内容如下:
宋江在柴进处巧遇武松,与柴进三人喝酒。武松病愈后,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柴进取出些金银,又准备酒食送路,宋江道:回到自己房内,取了些银两,赶出到庄门前来,说道:“我送兄弟一程。”两人结为兄弟。
武松到阳谷县地面,在景阳冈打死猛虎。知县赏钱一千贯,武松把钱散与猎户。知县抬举武松为步兵都头。
人物介绍
武松曾与鲁智深、杨志等人聚义青州二龙山,三山聚义时归顺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坐第十四把交椅,为十大步军头领之一,上应天伤星,后受朝廷招安随宋江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最终在征方腊过程中被飞刀所伤,痛失左臂,后班师时武松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被封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最后以享年八十善终。
4、武松景阳冈打虎概括
武松景阳冈打虎概括: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
武松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明代沈璟所著传奇《义侠记》据此改编。京剧、昆腔、高腔、川剧、滇剧、秦腔均有此剧目。“武松打虎”浮雕石像:伫立在山冈前。由著名画家刘继卣创作。象征着除暴安良、见义勇为的武松精神。“天下第一虎”石:位于景阳冈南部,传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的化身。
5、求水浒传 武松打虎 的原文
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武松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住了脚读时,上面写道:
阳谷县示:为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伤害人命,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
猎户人等行捕未获。如有过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伴过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麽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麽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
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原形
明初洪武年间,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诏出使四川,功成辞官回到故里,名扬一时。徐麒请苏州(一说为钱塘即杭州)隐士施耐庵到家里当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镇环境幽美的大宅里,边教书边写作《水浒传》,当地人都尊称他为“耐庵公"。
武松景阳冈打虎,写得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施耐庵不过是到大宅里村后的后阳岗散步,见有条黄狗睡在松树下,一名庄丁武阿二把黄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为原型进行创作,把后阳岗改作景阳冈,黄狗变成吊睛白额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来源:百度百科-武松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