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雨内容
内容,艺术特点
2、关于胡须是拔了好还是用电动剃须刀剃了好?
我17岁,下巴那里有几条比较长和黑的胡须,难看,是拔了好还是剃了好?谢谢
3、被称为曹禺“生命三部曲”的作品是
被称为曹禺“生命三部曲”的作品是《雷雨》、《日出》、《原野》。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原野》话剧改编自曹禺先生经典名著《原野》《原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经典名著。这部创作于1937年的经典名著,是曹禺先生唯一一部描写中国农村的作品,其风格显然不同于他的其他代表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
《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
:
曹禺在把欧洲近代戏剧的写作技巧运用于中国的话剧创作,表现中国社会现实方面;在塑造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方面;
在使剧本富于激情和诗意,特别是悲剧艺术的建树方面;在把生活中的口语加工成文学语言,使对话艺术趋向完美方面,以及在使剧本同时具有可读性和可演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雷雨》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有了第一部可与外国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
来源:百度百科-雷雨
来源:百度百科-日出
来源:百度百科-原野
来源:百度百科-曹禺
4、钱钟书,曹禺分别是哪个文学流派的?
钱钟书属于世界文学艺术流派,曹禺话剧文学流派。
钱钟书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
:
矛盾冲突是曹禺戏剧结构的核心,曹禺早期戏剧的结构设置紧紧围绕矛盾冲突展开,冲突多变且因剧而宜。在多变戏剧冲突下,曹禺早期剧作有共同的精神内质的,即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
如《原野》中描绘的原始的美,仇虎在原始森林中奔跑,“大地轻轻地呼吸着,巨树还那么严肃,险恶地伫立当中。”但是,对原始野性的讴歌赞美在曹禺后期剧作中退却消失,戏剧冲突也随之匮乏。
而其剧作的整体结构模式则是由锁闭世界和旁逸而出的新世界构成。曹禺以“家”作为锁闭世界的表达方式,而以“出走”作为走出锁闭世界、寻到新世界的手段。
来源:百度百科-曹禺
来源:百度百科-钱钟书
5、曹禺的话剧《雷雨》中展现的戏剧冲突有哪些
人物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通过人物冲突作者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周萍与周蘩漪,周萍与四凤,周萍与周朴园,四凤与蘩漪,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冲突来阐释人物关系的复杂性。其中周萍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是戏剧冲突的核心。\u2002
(一)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u2002\u2002\u2002
可以说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是雷雨戏剧冲突的根源,并且这种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冲突的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先从两个人的关系来说,侍萍原是周府的丫鬟,然而两个产生了不正当恋爱。
在封建大家庭里这种主仆恋与封建伦理相违背,在看侍萍的出生,她本是丫鬟,没钱没势,在封建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嫁娶观念里,注定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他们存在着主仆之间的等级矛盾,抛开这一切,看看他们的私人关系,侍萍是周朴园为了荣华富贵抛弃的前妻。
当初周朴园不顾夫妻之情,儿女之情,义无反顾的抛弃了侍萍,虽然在得知侍萍死后他伤心过,但那种伤心是为了维护他在孩子面前的尊严,是为了维护整个家庭里所谓理想的家庭秩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被丈夫抛弃是何等的悲苦。
她与周朴园的仇恨是常人不可理解的。在他们的仇恨待解决时,又融入了新的仇恨,那就是四凤进入周府后发生的一切。周萍和四凤的悲剧是周朴园种下的根,侍萍看见自己的亲生儿女走了她们的后路,她对周朴园的恨不紧紧是被抛弃,更是看见儿女的不幸从心底生出来的仇。
(二)蘩漪与周萍的冲突\u2002
笔者认为蘩漪与周萍的冲突是雷雨戏剧人物冲突的核心。从尊长来看他们是母子,从年龄看他们相差并不大,当蘩漪的父母为了门当户对,为了钱财,不顾蘩漪的幸福把她嫁给了比自己大16岁的周朴园,当时的她年轻漂亮,知书达礼,又受到了新文化的影响,而当时的周朴园已是结了婚的人,不仅如此,出现在蘩漪面前的周朴园是一个冷酷无情,专横不讲理的中年人。
她丝毫没感受到一个妻子所需要的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宽容与尊重。她说自从进入周公馆,就如同进了坟墓。在这坟墓里更多的是绝望。在她伤心欲绝的时候,周萍的出现,成了她点燃希望的火把。于是她扮演了一个对周萍来说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对周朴园来说妻子不像妻子的角色。
当周萍另有她人时,她也苦求过周萍,愿不顾一切与她远走高飞,可苦苦哀求换来却是侮辱与难堪。去打听才发现四凤是自己儿子喜欢的人。周朴园耽误了她的一生,周萍不仅仅辜负了她,又成了阻碍亲生儿子幸福的绊脚石。她为何不恨,为何不恼。她与周萍的冲突是母子冲突,是情人冲突,更是至亲冲突。\u2002
《雷雨》所有戏剧冲突都与蘩漪与周萍的矛盾冲突有关,繁漪与周萍有了不正当关系后,周萍觉得对不起父亲,对不起这个家,才想要和蘩漪断绝关系,然而四凤的出现成了他摆脱繁漪的理由之一。
这导致了繁漪对四凤的嫉妒,才会去找侍萍来把四凤接走,侍萍来到公馆才会与周朴园相见才会激起他们多年的仇恨。侍萍得知周萍是自己的儿子,在后来知道自己儿女的丑事。周朴园才知道侍萍没有死,大海是自己的亲儿子。
(三)周萍与四凤\u2002周朴园与周萍的冲突\u2002
周萍与四凤从私人关系来说,主仆恋步入了他们父母的后尘。这是主仆关系的冲突。从兄妹情谊来说,却这样不干不净,不明不白的混在了一起。在剧尾四凤和周萍的死另人同情,毕竟他们的悲剧是在“不知而为”的情况下发生的。
即使是主仆关系,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妹,不可能跨越出兄妹这道界线成为情人。周萍与四凤的这种冲突主要是集中在兄妹恋,面对这种爱情他们不敢相信,不敢承担。\u2002
周萍与周朴园是父子,按理来说不该有什么冲突,可雷雨中的他们让人大跌眼界,周朴园是一家之主,是父亲,可这位父亲是权威性的父亲,他从没关心过儿子的辛福,在孩子们的眼里,父亲说的话一定要遵守,面对父亲的斥责只能恭顺,可这么孝顺的儿子却在背地里与继母有不正当关系。
在事发之后,他觉得对不起父亲,对不起这个家,才决心与蘩漪断绝不正当关系,恢复以往的母子关系。周萍对于父亲抛弃母亲的事一概不知,在他眼里父亲是爱母亲的,因为母亲的习惯几十年来是保持不变的,乃至父亲还保持着母亲生前的照片。
(四)四凤与蘩漪的冲突\u2002
在笔者看来四凤与蘩漪都是可怜值得同情的女人。这两个女人从无不相干走上了对立,她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争抢自己喜爱的男人——周萍。在戏中蘩漪千方百计找侍萍把四凤带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四凤离开周萍。
可她为什么这么害怕四凤,因为她知道他们的爱情见不得光,从伦理关系上看他们不可能光明正大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其次她没有四凤那样年轻漂亮,留在公馆里就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再次儿子是那么的喜爱四凤,她的离开利于儿子。
创作背景
1930年9月,曹禺从天津南开大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插入二年级就读。他从小就喜爱戏剧,曾积极参加剧社演出京剧《打渔杀家》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话剧。对戏剧的酷爱使他产生要写一部大戏的强烈愿望,他开始根据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构思话剧《雷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文学季刊》1卷第3期。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来源:百度百科-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