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正文

最美人间四月天全诗段句(人间最美四月天诗词)

1、人间最美四月天诗词1、最美人间四月天(“荷塘月色”聚贤吟)[作者]倪世祥 (一)最美人间四月天,柳丝悄挂玉池边。春波碧草迷双眼,花滟云霞朵朵鲜。(二...

1、人间最美四月天诗词

1、最美人间四月天

(“荷塘月色”聚贤吟)

[作者]倪世祥 (一)

最美人间四月天,柳丝悄挂玉池边。

春波碧草迷双眼,花滟云霞朵朵鲜。

(二)

江潮涌动梦缠绵,最美人间四月天。

不羡清光怜月色,只斟春酒入诗篇。

(三)

桃杏芳菲分外妍,霞映荷塘淡淡烟。

最美人间四月天,徽因绝赋醉云笺。

(四)

古贤名下子三千,灵鹊鸣春燕翩跹。

竹林七贤花魁占,最美人间四月天。

2、七律·最美人间四月天[作者]巴山忠哥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催万物入图间。

柳枝飘荡垂堤岸,碧水清波映荷莲。

草长莺飞桃李绽,芳菲斗俏竞妖妍。

九州耕播家家碌,拼抢韶光欲跃先。

3、七律·人间最美四月天[作者]大中华

裳羽飘飖四月天,花开璀璨过春园。

醉人入夏微风柳,润雨滋生物野田。

两岸剡溪葱郁美,三石五曲尽悠然。

陈家泼墨丹青韵,乐土流金幸运年。

4、七律 ·人间最美四月天[作者]不详

人生倘若如初见,最美风光四月妍。

山水丹霞香露草,田园粉墨醉流年。

吟听百鸟鸣斜日,坐看千峰染夕烟。

有景有情心有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5、最美人间四月天[作者]胡卓淳

(笔名:海阔天空胡先生)

最美人间四月天,亦晴亦雨秀山川。

乡村绿水傍田绕,城郭山花生柳烟。

正是莺歌伴燕舞,方知丽日醉春眠。

东风和煦千山碧,布谷声声化杜鹃。

6、【七律·八首】最美人间四月天[作者]波澜壮阔【一】

最美人间四月天,景光绮丽画图妍。

嫣红姹紫风皴彩,嫩绿娇青柳荡烟。

春笋满坡深树外,新茶漫岭艳阳边。

行吟搜韵乡居乐,水趣山青我独怜。

【二】

花迎喜气到窗前,最美人间四月天。

岭上拨云收雅趣,枝头撷句入新篇。

语哼楚调情怀切,味醉吴音意绪连。

阅尽家山无限好,乡情独厚化诗传。

【三】

淑气融和彩蝶翩,花光绚丽景争妍。

清幽郊外三春色,最美人间四月天。

万顷秧针缝锦绣,一林鸟语唱山川。

东风催物皆诗画,逸兴横生妙韵联。

【四】

温馨沃野梦连篇,林蕙风熏扑面前。

红树莺歌犹隐约,绿茵蝶舞任缠绵。

繁华窗外三春景,最美人间四月天。

且借韶光寻一醉,好春珍惜结诗缘。

【五】

紫陌光摇霁景鲜,爽心淑气梦相牵。

花迷蝴蝶诗同趣,水戏鸳鸯影共怜。

景展东风诗料足,春铺南国画图妍。

腾辉大地多奇丽,最美人间四月天。

【六】

最美人间四月天,花红柳翠蝶翩翩。

山青水秀无穷碧,细雨缠绵雾似烟。

飞流帘挂涧淙泉,最美人间四月天。

遍野丹桃羞粉面,凡尘直教忘流年。

【七】

东君临幸出墙杏,曳柳顾怜骚弄影。

最美人间四月天,风光旖旎胜仙境。

巧剪低云北至燕,衔泥缮舍旧檐前。

情深义重初心故,最美人间四月天。

【八】

最美人间四月天, 繁花盛放竟娇妍。

密林含笑迎春景, 祖国山河万万年。

暧春今晴百草鲜, 繁花似锦斗芳妍。

踏青赏悦圣山去, 最美人间四月天。

最美人间四月天全诗段句(人间最美四月天诗词)

2、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的意思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的意思是放飞理想的大好时光,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让我们一起从春意盎然的脚步轻快,享受春风浩荡的开花结果,最终体味春华秋实的满载而归。

出自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最美人间四月天全诗段句(人间最美四月天诗词)

3、最美人间四月天首诗的全文是什么?

最美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品注释】

⑴娉婷(pīngtíng):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

⑵鲜妍(yán):光彩美艳的样子。

⑶冠冕(guān miǎ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第一,体面,光彩。

⑷呢喃(ní nán):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 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作品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一至四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构成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动人"诗的第五节/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毫无滞涩之感。

作为诗歌最为形式化的表达上,此诗的节奏、韵律与语词的选取都处于语词的中性状态,没有大红大紫、纯黑纯白的俗艳与锋利,在声音上,也是温和的、静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懒;十一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这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是一种尚未被人们研究和认识的精妙之处。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全诗只有一处破折号,这一处破折号写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什么样的希望呢?联系林徽因的知识背景,我们会更加明确这首诗艳丽的画面背后,有着理性主义表达的节制和书写的雅致,完全能够体现出古典英国诗歌的高贵气象。

【作品的语言艺术】

《你是人间四月天》这首诗的语言,画面感极强。不同于当今一些诗歌注重思想的表达,它还保留着古典诗歌以形象毗类情感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诗歌意象、思想和语言之间,这首诗追求的是一种整一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阅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共同"呈现"意蕴的面貌,在这里,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开的画面,以形象的语言等待领悟。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且以温暖的组合展示温馨柔媚的情调。

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鲜妍、鹅黄、绿、白莲",我们对这些色彩进行光谱分析会发现,它们给人类视觉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与人的温暖的心理感受相关,带给人们一种稳定的、甚至慵懒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来说,则是一种温润的美感。而且,作者在描写这些美感的时候,又采用了跳动的笔法,也就是说于变化中、动作中展示色彩,这可以从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中看到,这样的文字有"点亮、春的光艳、云烟、黄昏、星子在无意中闪、夜夜的月圆、水光浮动",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仔细体味就会发现,它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从人类的接受心理来说,这样的色彩点燃恰好是抓住了人类注意力的某些特点:再似乎不注意的地方写下动态的景观,稍一提神,便豁然开朗,这正是美学欣赏中的恍然一悟。而且,在这样两组文字中,有一种顺承的关系,第一组纯粹的色彩只有到了第二组跳动的组合中才更生动,试看这些词:"点亮"突出了"点"这个动作、"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云烟"则直接是状态的描写,若隐若现渺渺茫茫、"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而"星子在无意中闪"承续"黄昏"这一意象,突出了"闪"的动态感,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在"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中,以"暗"和"柔"进一步烘托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所以,在这样的文本细读中,我们会发现,当单纯的文字组合在某种一致性的情感脉动中的时候,那些文字就会突破其单一的意义,而获得一种整体的审美感受。

画面和声音是交织在一起的,在鹅黄和白莲之间有人们笑的声音、风舞动的声音、雨滴洒落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和阳光一起浮动的流水的声音、树儿花开的声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声音,在洁白温暖的画面上,这些声音喧闹起来,但并不觉得杂乱,热闹而不杂乱,一定是和抒情主人公的心情有关,所以,透过这些表达声音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歌完整的情绪流,那是欢快的声音,类似溪水的流动---如同一个场景,春暖花开,但是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溪水在雪下流动,阳光照耀之处,漏出的一线溪流冰澈清凉,在冷与暖的交界处,这些文字在跳动:"笑声、交舞着变、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雪化后、水光浮动、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这里的每一组文字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画面、一是画面的流动,笑是一种形态,要有人来构成,我们可以想象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白衣少女,那声音可以"点亮"周围的"风",而"轻灵"是由声音的"脆质"导向画面的"光艳",在通感中,"交舞着变"的是春天的面相,这一组文字中,由对人的怀想引向声音,又借助声音引向春光,交舞的变是写场景,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开端。接着换了一个场面,其实是一个黄昏,但是不是凄冷的黄昏,而是温暖微醺的黄昏,在这里,写了"风吹"、"星闪"和"雨洒",这些动感的词语引起阅读者对意象的认同,那是一种湿润的感觉,是早春的感觉,从唯美的角度来说,这一节诗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转折,但是,也正是在这一转折中,诗的意象才构成了跌宕,不那么单一的灿烂,就像一幅画,是在鹅黄的飘扬中晕染了蔚蓝的底色,而且动感十足,又轻柔得仿佛不见。

下面两节转入春天和人的双重赞美,这实际上是诗的主题地呈现,即歌颂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悦和春天的"轻、娉婷;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鲜妍、天真、庄严、柔嫩喜悦"的赞美,最关键的两组意象在这里出现"你是夜夜的月圆"和"你梦期待中的白莲。"说实话,这两种意象与"鹅黄"是由冲突的,在风格上一个肃穆,一个温馨,其间的差异在过去对此诗的诗评中并没有人注意,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一种期待后的两种呈现,如果进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会发现,在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和林徽因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中,其间的曲折变化原本是缘于各种风格之间的不同、对话与妥协,在诗歌文本深处,这种隐秘的心理,不能不说是一种解读的角度。所以,诗歌的第三、第四节隐含的声音远远比第一、第二节更为隐秘而难猜。

第五节的声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会注意到,在这一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树的花开"、"你"还有"四月天",他们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而"燕"的形象出现了,如果把它比喻成"家的怀想"---缘于"燕子"的驻巢本能,可能略显牵强,但是,燕子的另一种经典意象也可以达到与此同等的归旨,"双飞燕"与"春燕"都是与爱情相关的意象。"梁间呢喃"才是"诗眼",声音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个词组之中。诗歌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名家点评】

金岳霖评论:"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作品影响】

从《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以看出,林徽因对新诗诗体形式的开拓有一定的贡献。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 将建筑艺术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其诗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艺术特色。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而诗中的建筑美是其诗形的重要表现, 是传统格律诗所不具备的。正如梁从诫先生所说, "在我国白话诗的园地里, 走了一条旁人没有走过的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类诗歌在句式与韵式、字数与句式上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格律诗的继承和发展。这既受到新月诗派的影响, 又对其有所超越, 形式变化多样而又不失匀整与和谐。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代表的,诗人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审美理念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注重建筑美的楼梯式、对称体和图案体等诗体, 这类建筑美的诗行仍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入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入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

4、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不负卿的全诗是什么?

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不负卿的意思是:到了最美好自在、惬意舒服、春意盎然的四月这个时节,不辜负美好惬意的春光,同时也不辜负你。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四月。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年四十六。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5、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语录

你是人间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象;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作者介绍:

林徽因(1904-1955),民国名媛,胡适眼中的“中国一代才女”,集才情横溢的诗人、入木三分的评论家和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于一身。

她喜好与人辩论,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她精通文理,学贯中西。她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有人崇拜她,把她当成女神;也有人诋毁她,说她是“女人公敌”。

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机智幽默的谈吐,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个让人神魂颠倒的情人,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朋友,更是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妻子。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等为她痴迷一生。

这个美丽着哀愁着的女子,这个享受着世人崇拜的女子,她在寂寞中快乐,在快乐中寂寞。她可能没有文人描述得那么完美,但她却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和普通性情的女子。阅读她的人生,看到的是繁华的背后的寂寞与凄凉,那些姹紫嫣红是她的寂寞的背景,她是一个行走在夹缝中的女子。

梁思成曾告诉儿子梁从诫:“这首诗是写给你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写给徐志摩的情诗,本书依从前者,将其视作一首亲情诗。

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在《新月诗选》的序言里写道:“我们欢喜‘醇正’与‘纯粹’。我们爱无瑕疵的白玉,和不断锻炼的纯钢”,本诗正是这样的佳作。

全诗风格清丽温馨,诗人将对新生命的“爱”比作生机盎然的四月天,将无形化为有形,随着诗情的流淌,云烟、细雨、白莲、燕子等清新的意象渐次出现,仿佛一幅随意点染的山水画,美不胜收。而鹅黄、嫩绿等明亮柔和的色彩的使用,更给人以温馨感人的视觉享受。

复沓的结构犹如一曲轻快的乐章,层层铺张开去,诗情流转,毫无滞涩,带给人梦幻般的审美体验。

来源:百度百科: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309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4 08:31:27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