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秋天有哪些成语故事
1、春花秋月chūn huā qiū yuè
【解释】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出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指春秋佳景
【例句】冬天去了,春天又回来了。吟诵这些诗句,~,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里。(于漪《我与〈千家诗〉》)
【成语故事】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大举进攻与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等国。南唐后主李煜不问朝政,只会吟诗作词,被宋朝打败,投降后被封为违命侯。李煜感慨地作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各有千秋gè yǒu qiān qiū
【解释】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出处】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结构】主谓式。
【用法】含褒义。表示各有长处;各有本领。一般作谓语、宾语。
【辨形】千;不能写作“纤”。
【例句】沪剧和越剧这两个地方剧种;在表演和乐曲方面是~的。
【成语故事】传说彭祖是颛顼的第二代孙子,彭祖的父亲陆终娶了鬼方氏的女儿女贵。女贵怀孕三年,从腋窝生下6个儿子。彭祖是其中之一,姓坚名铿,传说他活了800多岁。传说中的寿星活了1000多岁,有歇后语“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
3、疾风扫秋叶jí fēng sǎo qiū yè
【解释】疾: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出处】《资治通鉴·晋记·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所向无阻
【例句】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才能表现我们真正革命的精神,所以就有这样快——如疾风扫秋叶——的胜利。”
【成语故事】前秦皇帝苻坚实行严厉统治,加强前秦的军事实力,先后消灭了前燕、前凉、代国,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并占领东晋的部分土地。383年,他不顾文武百官的反对,认为打东晋是疾风扫落叶一般,亲率90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惨败身亡。
4、老气横秋lǎo qì héng qiū
【解释】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出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结构】主谓式。
【用法】可以用来形容年轻人没有朝气的样子;也可以形容人摆资格或自负的样子。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你年纪轻轻;为什么总是~的?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齐国的孔稚珪是一个风韵清雅的隐士,当他得知曾经隐居于钟山的周彦伦要出任海盐县令时,觉得周彦伦不是真正的隐士,远不及巢父及许由有志气,于是作《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5、明察秋毫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例句】~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成语故事】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6、皮里春秋pí lǐ chūn qiū
【解释】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结构】偏正式
【用法】偏正式;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例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谢安经常在众人面前夸奖褚裒风度不凡,尚书吏部郎桓彝见他后也夸他名不虚传,有皮里春秋。口头上不说什么,心里是非分明很有主见。褚裒为官清廉,生活也很简朴,从不假公济私、仗势欺人。
7、秋风过耳qiū fēng guò ěr
【解释】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结构】主谓式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句】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早休休。(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成语故事】春秋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二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其中季札品德浑厚,吴王很喜欢他。
公元561年,吴王病重,把季札叫来,要把王位传他。季札不受,说:“按理是长子即位,父王请不要对我有什么偏爱!”吴王就将王位传了长子诸樊,要他好好照顾季札。
诸樊当了吴王后,和两个弟弟商量:王位以后兄弟依次相袭,最后让季札为王。三个兄弟相继当了吴王。季札都忠诚地辅佐他们,因此贤名远扬。
后来余昧临终要将王位传给季札,季札坚决推脱,说:“我早就说过不要王位。做人只求为人正派,品德高尚。至于荣华富贵,不过象耳边吹过的秋风,我是不关心的。”他离开了京城,直到僚被立为吴王,才回来,继续辅佐僚治理国家。
8、秋毫之末qiū háo zhī mò
【解释】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结构】偏正式。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一般作宾语。
【例句】
(1)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即使是~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2)外交上的事情;即使小如~;也要谨慎;不能出错。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田辟想学齐桓公那样做霸主,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做上霸王。孟子告诉他要用仁义道德的力量统一天下,同时要对国情明察秋毫,体察民情,现在是能干不能干的事情,而是您愿干不愿干的事情。
9、秋毫无犯qiū háo wú fàn
【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例句】
(1)子弟兵纪律严明;~;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援。
(2)解放军一路上~;深得人心。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就投奔刘邦,在丞相萧何的推荐下,刘邦拜他为大将,刘邦问韩信有什么高见。韩信把刘邦与项羽进行一番对比,说刘邦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不同,对百姓的利益秋毫无犯,可以得天下。
10、望秋先零wàng qiū xiān líng
【解释】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结构】连动式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唐·宋璟《梅花赋》:“然而艳于春者,望秋先零;盛于夏者,未冬已萎。”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尚书右丞顾悦与简文帝(司马昱)同岁,文帝头发全黑,而顾悦头发全白了。文帝问他为什么头发先白?顾悦回答道:“皇帝您是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是蒲柳之质,望秋先零。”文帝听后十分高兴。
2、告诉我一些成语
二四两字或一三两字是反义词的:(四个)
二四两字或一三两字是近义词的:(四个)
比喻,象如饥似渴那样的:(四个)
故事,象亡羊补牢那样的:(四个)
里面带有花名的成语:(四个)
最好告诉我更多种类的 ,如果上面的实在想不出来了,可以写一两个,告诉我更多种类的成语.
3、用12生肖各写一个成语
鼠:贼眉鼠眼、投鼠忌器、鼠目寸光、胆小如鼠。
牛:庖丁解牛、汗牛充栋、牛头马面、对牛弹琴。
虎: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狐假虎威、龙潭虎穴。
兔:守株待兔、狡兔三窟、动如脱兔、兔死狐悲。
龙:叶公好龙、龙马精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
蛇: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虚与委蛇、打草惊蛇。
马:马到成功、塞翁失马、老马识途、声色犬马。
羊:亡羊补牢、顺手牵羊、歧路亡羊、羚羊挂角。
猴:沐猴而冠、猴年马月、杀鸡儆猴、沐猴衣冠。
鸡:闻鸡起舞、鹤立鸡群、鸡犬不宁、呆若木鸡。
狗:白云苍狗、狗尾续貂、兔死狗烹、鸡飞狗跳。
猪:牧猪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