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 正文

李培生((1)从李培生和胡晓春身上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7分))

1、(1)从李培生和胡晓春身上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7分)从李培生和胡晓春身上体现了坚守初心、爱岗敬业的精神。“放绳工”李培生悬崖峭壁捡拾垃圾,“守松人...

1、(1)从李培生和胡晓春身上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7分)

从李培生和胡晓春身上体现了坚守初心、爱岗敬业的精神。

“放绳工”李培生悬崖峭壁捡拾垃圾,“守松人”胡晓春认真检查迎客松状况,他们与山为友、与松作伴、相依相守,十年、二十年年年如此,始终敬业奉献、克己奉公,擦亮了最美劳动者的最美底色。

李培生((1)从李培生和胡晓春身上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7分))

2、为了植树造林而失去生命的人

王有德

“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劳动模范”和全国“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1985年他担任宁夏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副场长,从此开始了他的治沙生涯。20年来,他想的、做的只有一件事——治沙。在浩瀚的毛乌素沙地腹地,他用火热的情怀,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完成治沙造林25.9万亩,控制流沙面积30万亩,在毛乌素沙地腹地织出一条绿龙,将沙漠紧紧锁住。除了治沙,他还治穷。王有德不想让工人住在破旧的房子里“数星星”,积极开拓增收渠道,建立绿化工程公司,承揽绿化工程80多处,累计创产值3000多万元,全场固定资产总值由过去的4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677万元。职工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人均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在他的带领下,全场职工一心一意发展林业奔小康。

周安颇

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山东省淄博市鲁山林场场长。他1980年林校毕业后来到鲁山林场,扎根在艰苦的林业生产第一线。24年来,他踏遍了鲁山每一个山头,鲁山的一草一木都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始终坚持以林为本,重点发展,效益优先,逐步壮大的林场发展大思路。在他的努力下,淄博市***早在1996年就决定停止了鲁山林场的林木采伐,比全国天保工程的实施还要早。目前,鲁山林场有高达97%的森林覆盖率、25万立方米的林木蓄积量,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林场正朝着建设鲁山大森林,建设一流风景区,建设林场新家园的三大发展目标迈进。

袁光祥

江苏省溧阳市瓦屋山林场场长,第二届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2001年,他来到经济严重亏损、负债800多万元、领导班子几乎瘫痪、职工连续8个月没有发工资的瓦屋山林场,在一个月内跑遍了大大小小山头,走访了大多数职工,召开了47次座谈会。摸清了情况,他开始了大胆的改革实践:采取了场办企业改制到位,经济林经营权改革到位,职工身份置换到位,机构、人员、财务合并到位,职工住房改革到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了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他盘活存量资产,招商引资,兴办实体,鼓励职工自己创业。他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增加职工收入,并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在他的努力下,不到3年林场就还清了800万元的债务,职工收入翻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林场的千亩良种树苗基地、森林公园等项目也正在实施中。

刘万斌

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第二届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浙江省文成县叶胜林场场长。1999年他任场长时,林场正处于资源危机、经济危困之中,人心不稳。刘万斌认真分析了林场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决心发挥资源(森林覆盖率92.9%)、区位(地处文成县环状旅游线重要地段,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近5年来,林场共投入资金5300万元用于森林公园建设,相当于建场40年投资总额的15倍。2001年,森林公园被批准成为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80万元,今年预计旅游人数可达8万人次。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还带动了全县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和农产品销售,每年增加经济收入1200万元。

李培生

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党委书记。对于林业,他是“半路出家”。他原任湖南省祁阳县常务副县长,1999年调到永州市金洞林场。当时的永州林场债台高筑、经营困难、职工发不出工资。李培生带领林场5万多干部职工,打“绿色牌,做山水文章,创生态效益”,经过几年的努力,2003年全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近3亿元,4年来上交国家税费2000多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多万元,是过去20年的总和,不仅职工工资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月月按时发放,而且将1998年以前欠发的职工工资全部补齐。林场林木蓄积量也由1996年的224.7万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27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近8万立方米。他荣获了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

韦善华

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全国营造林先进工作者,广西自治区七坡林场场长。韦善华1980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直属东门林场参加工作,2002年来到七坡林场。经过调研,韦善华开始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抓好速丰林建设的同时,抓好资源利用项目,走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2003年林场新上了旋切板和建筑模板项目,两个项目2004年上半年就实现销售收入450万多元,并安置林场富余职工80多名。根据七坡林场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林场筹划建设一个3.6万亩的森林公园,同时,实施“30+1”工程,即通过租凭或联营的方式营造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投资建设一条年产10万立方米的人造板生产线。面向未来,韦善华和他的班子成员勾画出了一幅崭新的林场发展蓝图。

刘元树

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四川省邻水县黄草坪林场场长。1979年,他从部队退伍后来到黄草坪林场,从普通的造林工、护林员干起,1999年任林场场长。上任后,他积极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集体和职工自营经济,彻底打破劳动用工和劳动分配“大锅饭”制度,实行分散经营、集约化管理,增加了职工的收入。2003年,全场育苗2869亩,全场职工自营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林场经济的繁荣和职工收入的增加,不仅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还改变了林场长期单纯依靠国家的投入方式,拓宽了林场融资渠道,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法

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河南省原阳林场场长。他1973年开始从事林业工作,1991年任原阳林场场长。他任场长以来,坚持“以林为本,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办场方针,立足林场实际,实施人才、项目带动战略,使林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种、养、加三大支柱产业框架。林场生产的“原黄”牌精米获中国科技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国第一米”,1996年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仅此一项每年为职工增加收入300多万元。目前,林场总资产达到11.8亿元,2003年销售产值达到6000万元,职工人均年工资达1万元。

张团员

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二届全国十大林场管理奖获得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场长。他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同年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一干就是20多年,为林场的建设事业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地处库布齐沙漠中段,该地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以平均每年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严重地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多年来,他带领全场干部职工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沙育林等措施共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在库布齐沙漠中段营造了一个以乔、灌、草为主,带、网、片相结合的绿色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有效遏制了库布齐沙漠的北扩东移,为当地生态状况的改善、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林场活立木蓄积量增加到25万立方米,职工人均年收入1.5万元多元。

李贵华

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获得者,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场长。他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新疆布尔津林场、福海林场、青河林场工作,2001年任新疆玛纳斯平原林场场长。他上任以来,深化改革、锐意进取、强化管理,使一个内外欠债达1000万元的贫困国有林场,一跃成为新疆林业系统脱贫、脱困的典型。3年来,林场共完成植树造林1269亩,实现固定资产投入379万元,多种经营纯收入1061万元,农林业生产总值达到4932万元。职工的人均收入得到提高,居住环境得到改善,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林场彻底摆脱了“两危”局面。

李培生((1)从李培生和胡晓春身上体现了怎样的职业道德规范(7分))

3、景区悬崖上的清洁工是如何清理垃圾的?

4月29日7时许,黄山风景区环卫工李培生开始出工,他要赶在第一拨游客上山之前,清理完自己所负责玉屏景区路段的保洁。清洁可不是光看路面,崖体上看到有长杆子够不着的垃圾,就得往下放绳索,到悬崖下边捞。

十几分钟后,李培生再次出现在视野里,滑下去容易爬上来难,还剩几米的攀爬,近前看却吃力得很。只见他双手握紧绳子,使劲儿牵引着身体朝上拽。“下去一次,就得一网打尽,把所有能发现的垃圾全捞上来,大到塑料瓶子,小到废纸屑。”李培生笑了笑,透出一股子认真劲儿,他介绍,这样的放绳,平均每天要进行五六次。

而像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景区共有18人,他们肩挎绳索,分布在各个片区,专门负责放绳索到悬崖谷底捡拾垃圾。李培生说,他负责的各景点间的距离加起来有7公里的山路,片区山峰崖壁基本上属于景区最为垂直陡峭的地段,放绳作业的环境,不是峭壁,就是荆棘丛林。

穿梭在悬崖边,安全性如何保证?李培生说,最主要的是协同配合,胆大心细:工作时两人一组,上下呼应,一个人要在上面观察绳索的变化,系的是否牢固等,同时提醒游客地上有绳索,以免绊着绳索造成绳子摇晃。

此外,下面的作业,靠体力也得讲技术,任何小的疏忽都可能会带来危险。“比如没把控好身体平衡,比如放绳的速度太快没控制好节奏,都会让你直接撞上崖壁,或者被崖体的尖锐物划伤。”李培生坦言,虽然经过专业的登山培训,用的工具是专业的登山绳索,作业过程中也会格外小心,但头磕碰,手划破等常见刮伤,时常会有。

来源:人民日报

4、湖北中医学院在哪里

湖北中医学院属于武汉人文景观的著名景点。

湖北中医学院是湖北省人民***主办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湖北省乃至全国卫生医药行业培养输送中医药专业人才和医学相关类人才2.5万余人,是湖北省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的龙头单位,为湖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创建初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董必武、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切接见了学校蒋玉伯副院长等著名中医专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得到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湖北省委、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以勤奋、求实、发掘、创新为训;积极探索并努力遵循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干、中医中药并举、多个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不断创新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班级制与导师制互补的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读经典、跟名师、上临床,使学生建立中医思维,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学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专门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大省的优势,在教育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重点办好普通本科教育,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努力发展港澳台生及留学生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本科教育以服务湖北为主,同时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并接收外国留学生就读。截至2006年12月,各类在校生11158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6220人,专科生1794人,研究生1006人,外国留学生118人,成教生2020人,形成了以中医药本科教育为主体,多类型、多层次的中医药教育体系。

学校是以中医药和医学相关类学科为主体,并有医、理、工、管、文5个学科门类。现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医学检验、生物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医学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16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医药类及医学相关类专业13个,占81%。学校的中医药主干专业,包括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均为省级品牌专业;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经络腧穴学、中药鉴定学4门中医药主干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药理学等16门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有1个国家局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4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干,多个相关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部、中医系、针灸骨伤系、药学院、护理系、医学检验与技术系、管理系、信息技术系、社会科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部、研究生部、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和中医药实验中心等16个教学系(院)部(中心),拥有包括8所附属医院在内的103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058人,其中专任教师585人,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81人、副高职称的教师180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人、省级***特殊津贴(专项津贴)9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3人,有11名中青年学术骨干入围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有20人入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被列为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41人、硕士生导师(含临床兼职导师)392人。先后有5人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9人次获得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优秀教师和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医名师,如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培生、李今庸,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张六通、孙国杰、梅国强、涂晋文、陈如泉、邱幸凡、詹亚华、刘焱文。

学校占地面积107.33公顷(1610亩),共有建筑面积42.29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区(黄家湖校区)占地面积94公顷(1410亩),建筑面积29.4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7.7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8.56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64.56万元,各类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113.45多万册。学校的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体育运动场馆、学生活动用房、学生宿舍、食堂以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和图书阅览室,均能较好地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学校建有国家中医肝病临床医疗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全国针灸临床治疗中心湖北分中心、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湖北分中心等4个国家部局级医疗、研究中心;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Ⅲ级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实验室已批准立项建设;建有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省中药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中药研发工程)推广中心、武汉市中药创新与规范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超临界CO2萃取和大孔树脂纯化技术中试平台。还有10个院级研究所。在内经学、伤寒学、针灸学、中医药治疗肝病、心血管病、肾病、甲状腺病以及中医信息工程、中药资源与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等领域具有较明显优势和特色。

学校是湖北省生物医药重点研究单位,取得了较丰富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8项。近5年,学校获得厅局级以上立项课题36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5项,省部级70项,厅局级263项,横向课题71项;获准科研经费4604万元。学校是湖北省十五重大科技项目湖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牵头单位,2003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授予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004年以来,教师发表论文2499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篇,核心期刊收录393篇,出版各类专著179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11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6篇。

学校主办的《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学院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学杂志》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其中《湖北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中国中医骨伤科学杂志》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1978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是全国首批招收中医专业研究生的高等院校之一;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湖北省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院校。2007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拥有中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中医学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共有22个硕士点,并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之一;取得了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199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研究生培养和学位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在1993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经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学院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并成为湖北省唯一的对外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至今已为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意大利、比利时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1000余人。

学校加快开放办学的步伐,先后与韩国大田大学、英国普次茅斯大学、法国克莱蒙第一大学、俄罗斯萨拉托夫州国立医科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和胡志明医科大学,以及香港大学、台湾台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建立了长期校际交流合作关系。2003年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外事教育先进单位。

学校竞争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超过了100%,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流向合理,近三年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平均为89.6%,超过湖北省普通高校85%的平均水平。

中央、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和教师、学生的先进事迹,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报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专题报道,社会评价好。2003~2004年度、2005~2006年度学校连续两次获得湖北省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坚持稳定办学规模,合理调整结构,重在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进一步突出中医药本科教育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已有的优势,努力彰显自身的特色,不断推进特色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把我校建成一所以中医中药学科为主干,多个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在我省省属高校中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整体上跻身于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中医药大学。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号邮编:430065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315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4 08:47:23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