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安全的真实事例!!要真的!急阿!
火灾真实案列
1、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火灾:2003年11月24日凌晨,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在火灾中有41名学生死亡,近200名学生受伤,其中中国留学生死亡11人,受伤46人。
2、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在组织15所中、小学生举行文艺演出时,发生特大火灾,由于疏散口被铁门锁死,烧死323人,烧伤130人。
3、洛阳东都商厦火灾: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因电焊火星引发特大火灾,共烧死309人。
4、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华南宾馆火灾2005年6月10日广东汕头市潮南区华南宾馆因电线短路故障引起发生特大火灾,至当天晚上12时,死亡人数已达31人,受伤人员21人(其中重伤4人)。
5、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火灾。至少造成30人死亡、40多人受伤。起火原因是由于丢落烟头引燃仓库内易燃物品,导致火灾发生。犯罪嫌疑人于洪新(男,35岁)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
火灾危险等级
火灾危险性是指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与暴露于火灾或燃烧产物中而产生的预期有害程度的综合反应。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丁、戊类储存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的仓库,其火灾危险性应按丙类确定。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
各类不同仓库类别的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
甲类: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的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小于,10%气体的固体物质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乙类: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的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助燃气体,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
丙类: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可燃固体,丁类:难燃烧物品,戊类:不燃烧物品,
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它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等于20%。
来源:百度百科——2·15吉林中百商厦特大火灾
百度百科——6·10广东汕头华南宾馆火灾
百度百科——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事故
百度百科——新疆克拉玛依大火
百度百科——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大火事件
2、又近一年12.8,想起克拉玛依那场大火……
前几天,享受着室内的温暖,我不禁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克拉玛依 ,在克拉玛依生活的场景一幕幕再现,遂写下一篇“冬季克拉玛依趣事”,放下电脑,我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大脑停歇,辗转反侧……
不出所料,和往年一样,我再次想起了最不愿意想起的事。
1994年,克拉玛依12.8的那场大火!
时间真快,12月8日大火已经过去26年了。
着火的那天,我在独山子,惊闻噩耗,着实不敢相信。
1994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发生一场大火,现场796人中325人死亡、132人受伤。死亡的325人中,有中小学生288人,这288名中小学生是由全市所有中、小学中优选的三好学生、规范班集体以及学生演员等组成。那天他们来友谊馆,是为了参加在友谊馆举办的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团专场文艺的演出活动。
火灾发生在当晚六点二十分左右,短短二十分钟,325人丧身火海。大多数是孩子,现场非常惨烈。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是当时新疆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城市因石油而建,因此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行业的人,是石油勘探、采油、输油、炼油等为一体的石油城市,简单地说,城市的居民是由石油行业的职工组成,职工福利待遇高,生活富足安逸,城市环境优美,居民整体素质非常高,在我的印象中,无社会闲杂人员。
当时,克拉玛依没有公交车,人们从单位出行到克拉玛依市,都是乘坐自己单位的班车,班车停靠在克拉玛依市的一片空地,当时的友谊馆就在班车停靠地不远的地方。
这些罹难的孩子们,自然都是这些“石油职工”的子弟。不幸的是,我当时所在的克拉玛依炼油厂,也罹难了数名孩子。
这场极其恶性的事故的起因是舞台照明电路的老化,老化的电线短路引燃了大幕。据各路文章描述,当时现场的8个安全门,只有一个在打开状态,其余的都被锁着,拿钥匙的人不知去向。不幸的是当大火真正着起来的时候,这唯一的一个安全门因断电而落下。大火、浓烟及毒气让密闭的友谊馆似乎变成了一个砖窑,里面大火、毒气、烟雾……里面发出惨烈的哭叫声,仅仅二十几分钟,三百多鲜活的生命逝去。
事故发生后的那些天,克拉玛依友谊馆上空,仿佛一直飘荡着孩子们凄惨的哭叫声,几百个遇难孩子家庭的悲伤把原本明媚的克拉玛依染成灰色。克拉玛依在恸哭!
大火中罹难的288个孩子和他们的老师被葬在克拉玛依市区以西8公里的成吉思汗山脚下、一个叫小西湖的墓地,那些墓碑上都有一张照片,每一张照片上都有一张稚气的小脸,他们均未满14周岁。同样的墓碑的下方镌刻着同样的时间——“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八号”。
据报道,火灾中克拉玛依八小的损失最为惨重,他们的年龄相对最小,他们坐在离逃生出口最为遥远的前排,领导席的左右两侧,其任务是向领导行礼献花,结果,100多个孩子大多殒命。
12.8大火让克拉玛依的那些日子泪流成河,火灾发生时,全市各族人民自发营救的场面也很感人。
26年过去,伤痛的记忆似乎应该远去,伤疤也应该让流逝的时光抚平,但是,克拉玛依大火却并非如此,26年来,每年的12.8前后,许多人们仍然在网络上追忆、纪念,也有人在思考,在诉说。
看了诸多关于克拉玛依12.8大火的文章,我不禁深感遗憾,如果26年前有网络,也许我们所了解的关于那场大火,会更加接近真相。
2019年的网上有一篇文章,对克拉玛依大火伤亡惨痛的原因做了一个客观的分析。
那篇文章首先对“官本位”进行指责,同时也指出,当时整个社会缺乏应急管理制度与措施,文章透露,救灾过程中发生了的军政警医系统的冲突。
文章同时指出,当时的人们缺乏安全教育,人们在灾难面前的自救意识和逃生素质不得不说是极度缺失的。
火苗刚起的时候,相关人员已经知道着火了,克拉玛依八小的孩子却坐在位子上,依然遵守着“安静”的纪律,被要求等老师的指挥,孩子们听老师的话,结果安全素质差的老师和她们爱的孩子一起葬身火海。
最佳逃生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当现场灯光因大火熄灭,黑暗中浓烟四起,一切不可控制,在恐惧的驱使下,没有任何组织,凭着本能,人们疯狂地冲向任何一个可能求生的通道。于是,绝望地嚎叫声中,你挤我踩、东奔西撞,伴随火灾,踩踏事故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那些遇难者家属,尽管被悲痛撕裂,依然服从安排,他们的孩子很快就下葬了。
但是,克拉马依大火中存在很多没有能说清的东西,正是这些无法说清的东西,让许多人一直纠结在心。人们面对这288个失去生命的孩子,内心至今是痛苦和内疚的,这也是克拉玛依火灾发生后二十六年,人们一直无法忘记的原因吧!
希望灾难永远远离我们,也希望活在当下的我们居安思危,能够更多地得到安全及灾难中自我救护的相关教育!
3、全球的十大火灾是那几个?
最近十几年来,全球的十大火灾:
(1)1997年,沙特阿拉伯麦加发生火灾,大火侵吞1000多人的生命;
(2)1998年,尼日利亚的输油管道泄漏并引发大火,此次造成700多人死亡;
(3)1995年,阿塞拜疆巴库地区的地铁发生火灾,共死亡558人;
(4)1995年,日本阪神地区发生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大火,侵吞了520人的生命;
(5)1996年,韩国汉城一家商场发生火灾,有502人在火灾中丧生;
(6)1994年,埃及的石油基地因遭雷击引发火灾,这场大火吞噬了500人的生命;
(7)1995年,印度的一顶巨型帐篷因为电线短路而引发大火,死亡450人;
(8)1994年12月8日下午,我国新疆克拉玛依的一个宾馆内发生大火,共死亡325人,其中小学生288人,干部、教师及工作人员37人,受伤住院者130人。
(9)2000年12月25日,我国河南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有309人丧生;
(10)1995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发生大火,有200人在这次火灾中丧生。
(11)2000年3月30日凌晨,河南焦作天堂影视厅发生特大火灾,由于案发当时影视厅唯一的出口大门紧锁,74名观看录象的观众死于非命。
(12)1997年5月23日,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中心学校发生火灾。这场大火烧死学生21人,轻伤2人。
(13)2001年6月4日,江西省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丧生,其中男孩7人,女孩6人,大部分为窒息死亡。
(14)2002年6月9日,云南省寻甸县三元庄回民小学发生火灾,烧毁校舍11间,8名小学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