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百科网

当前位置:首页 >百科知识 > 正文

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的故事)

1、二十四孝的故事1、孝感动天据说舜的父亲、继母和他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们在舜修补谷仓时放火,在他掘井时填土企图将其掩埋,但舜都成功逃脱了。舜虽心...

1、二十四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据说舜的父亲、继母和他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们在舜修补谷仓时放火,在他掘井时填土企图将其掩埋,但舜都成功逃脱了。舜虽心里万般委屈,但仍然反省自己,认为是自己侍奉的不好,丝毫不记恨家人,还对他们一如既往的好。

舜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在他耕地时,大象跑过来帮他,小鸟来替他锄草。尧帝听说了,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各种考察,让他继承了王位。舜在当了天帝后,依然十分孝顺自己的父母,对弟弟也很好,他的孝行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十分孝顺,每日都细心照料母亲,从不懈怠。传闻薄太后生病,病了足足有三年,汉文帝把母亲照料的很周到,常常衣不解带侍奉左右,汤药他也是亲自尝过之后才拿给母亲喝,其孝行因此传遍天下。

3、啮指痛心

孔子的弟子曾参很孝顺父母,有一次他去山里面砍柴,家里面来了客人,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时情急,只好咬破自己的手指,曾参突然觉得心疼,知道是母亲在呼唤自己了,赶紧返回家中,得知缘由,忙去接待客人。

4、百里负米

孔子的弟子仲由家里贫困,自己常常都是靠野菜为生,但他为人孝顺,总是跑到百里之外背了米回来给父母吃。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游学到楚国做了官,跟随他的车骑有百辆,存起来的粮食有万钟,仲由享受着此时的荣华富贵,不由感慨自己曾经吃野菜的日子,想到再也不能跑百里给父母背米了,十分伤心。孔子还赞他说:“你对父母的侍奉,真是生时尽力,死后尽思。”

5、卖身葬父

因家里贫困,父亲死后,董永只能将自己卖身到富贵人家赚取钱财,好安葬父亲。一次在槐树下偶遇一女子,自愿与他结为夫妇。不料那女子一个月便完成了债主要的三百匹锦缎,帮助董永还清债务赎了身。在回家路上又经过那棵槐树,女子告知董永,说自己是天上的织女,天帝被董永的孝心感动,派她前来相助,说完便飞上了天。

6、闻雷泣墓

魏晋时期营陵人王裒,其父被司马昭杀害,他终身不肯朝西坐着,并发誓永不做晋臣。母亲在世时非常怕打雷,死后他便将母亲安葬在山林比较清静的地方,一到雷雨天气,他便不顾风雨跑到母亲坟旁,安慰母亲不要害怕,自己陪在左右。

他教书时,每次读到《蓼莪》篇,就会思念父母而哭泣,后来他的学生干脆跳过这个篇章不读了,怕惹得他难过。

7、弃官寻母

宋代天长人朱寿昌,在他七岁时,生母因被嫡母嫉妒赶出家门嫁到了别处,母子就此分离。五十多年,他们都没有再见过面。神宗皇帝时,朱寿昌做了官,但他一心想着到母亲,便辞了官位。

后来,他有了线索要到陕西去寻母,说若找不到自己也不回家了,终于在陕西一带找到了母亲,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便将母亲和两个弟弟接回家中住在一起。

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的故事)

2、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哪些

二十四孝是中国传统的美德标准之一,指的是古代儒家思想中,对子女对父母行孝的二十四种行为的总称。以下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1. 孝感动天:范蠡割船换帛救母

2. 孝遵规矩:颜回巧撑身杖循母

3. 孝送米囊:管仲割股救父

4. 孝忍独苦:董永七年抱母

5. 孝谏思改:唐玄宗大闹阆中

6. 孝敬亲贤:吴起重点补养老母

7. 孝感遇荒:张良逐牛获佳婿

8. 孝求药石:赵盾冒雪采药

9. 孝奉生母:任孝子生母长眠

10. 孝痛哭墓:章婆婆三次涕泣墓

11. 孝与母相遇:卓文君归骨铭心

12. 孝感答谢:项燕车步行答谢

13. 孝婚有恩:崔军世代涵养

14. 孝从群众:马援识时务从人助农

15. 孝妻助夫:张家口商人妻谋创业

16. 孝守故居:黄礇辞官回庐

17. 孝向廉政:李公朴清廉不贪

18. 孝立节烈:岳飞守节忠烈传颂

19. 孝感怀念:程婴悼母创诗

20. 孝悬壶济世:牛僧孺易经传授

21. 孝为百姓着想:华佗医治难民泪洒桃花

22. 孝植树立信:吕洞宾植树传奇

23. 孝应天灾:邓统扶老背病力抗洪水

24. 孝襄敬忠:白起纳县无愧死前

以上是部分二十四孝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流芳千古,成为儒家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和现代公德心。

二十四孝故事(二十四孝的故事)

3、二十四孝故事

一 二十四孝故事 卧冰求鲤 详细点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临沂“孝悌里”犹存。

(1)二十四孝故事扩展阅读:

“卧冰求鲤”中的主人公介绍:

王祥(184年-268年),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

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

泰始四年(268年)去世,年八十五,谥号“元”。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

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

来源: 网络——卧冰求鲤

二 《二十四孝图》中孝道故事有哪些

一共有二十四个故事,分别是: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

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二十四孝图》中典故非常多,且作者对每一个典故,都有自己(儿童视角)的理解,两者结合,呈现出文学创作的另一种路径。

例:郭巨埋儿

典故讲郭家贫困,已经穷到不能供奉母亲了,认为儿子没了可以再养,可母亲只有一个。所以准备埋掉孩子,以供养母亲。其孝心感动了天地,所以挖坑的时候,挖出了黄金,孩子也保住了。

(2)二十四孝故事扩展阅读

成书背景

《二十四孝故事》是中国元朝成书的一本宣扬传统儒家孝道的蒙养读物,其中选辑了为封建王朝所称颂的自上古至宋代的24个孝男孝女的事迹,叙之以文,咏之以诗,绘之以图,目的在于“用训童蒙”即培养儿童的封建孝德,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旧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必须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辨证的历史的分析。其中确实有值得继承和弘扬的内容,但也有糟粕。值得继承和弘扬的是——对父母的敬爱和关心、发自内心的事奉父母的精神。

在《二十四孝故事》中,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具有它永恒的价值,这就是《二十四孝故事》的核心与精华所在。

三 二十四孝的故事

1、孝感动天

据说舜的父亲、继母和他异母的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们在舜修补谷仓时放火,在他掘井时填土企图将其掩埋,但舜都成功逃脱了。舜虽心里万般委屈,但仍然反省自己,认为是自己侍奉的不好,丝毫不记恨家人,还对他们一如既往的好。

舜的孝行感动了上天,在他耕地时,大象跑过来帮他,小鸟来替他锄草。尧帝听说了,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各种考察,让他继承了王位。舜在当了天帝后,依然十分孝顺自己的父母,对弟弟也很好,他的孝行便这样流传了下来。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十分孝顺,每日都细心照料母亲,从不懈怠。传闻薄太后生病,病了足足有三年,汉文帝把母亲照料的很周到,常常衣不解带侍奉左右,汤药他也是亲自尝过之后才拿给母亲喝,其孝行因此传遍天下。

3、啮指痛心

孔子的弟子曾参很孝顺父母,有一次他去山里面砍柴,家里面来了客人,母亲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时情急,只好咬破自己的手指,曾参突然觉得心疼,知道是母亲在呼唤自己了,赶紧返回家中,得知缘由,忙去接待客人。

4、百里负米

孔子的弟子仲由家里贫困,自己常常都是靠野菜为生,但他为人孝顺,总是跑到百里之外背了米回来给父母吃。

后来父母去世了,他游学到楚国做了官,跟随他的车骑有百辆,存起来的粮食有万钟,仲由享受着此时的荣华富贵,不由感慨自己曾经吃野菜的日子,想到再也不能跑百里给父母背米了,十分伤心。孔子还赞他说:“你对父母的侍奉,真是生时尽力,死后尽思。”

5、卖身葬父

因家里贫困,父亲死后,董永只能将自己卖身到富贵人家赚取钱财,好安葬父亲。一次在槐树下偶遇一女子,自愿与他结为夫妇。不料那女子一个月便完成了债主要的三百匹锦缎,帮助董永还清债务赎了身。在回家路上又经过那棵槐树,女子告知董永,说自己是天上的织女,天帝被董永的孝心感动,派她前来相助,说完便飞上了天。

6、闻雷泣墓

魏晋时期营陵人王裒,其父被司马昭杀害,他终身不肯朝西坐着,并发誓永不做晋臣。母亲在世时非常怕打雷,死后他便将母亲安葬在山林比较清静的地方,一到雷雨天气,他便不顾风雨跑到母亲坟旁,安慰母亲不要害怕,自己陪在左右。

他教书时,每次读到《蓼莪》篇,就会思念父母而哭泣,后来他的学生干脆跳过这个篇章不读了,怕惹得他难过。

7、弃官寻母

宋代天长人朱寿昌,在他七岁时,生母因被嫡母嫉妒赶出家门嫁到了别处,母子就此分离。五十多年,他们都没有再见过面。神宗皇帝时,朱寿昌做了官,但他一心想着到母亲,便辞了官位。

后来,他有了线索要到陕西去寻母,说若找不到自己也不回家了,终于在陕西一带找到了母亲,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便将母亲和两个弟弟接回家中住在一起。

四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4、《二十四孝》故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过许许多多贤哲志士、革命先辈、文学大家、科学巨匠……他们以崇高的信念、坚韧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奋勇拼搏的精神,创造出无数的丰功伟绩,他们自然也就成了享誉世界的“名人”。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二十四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十四孝》故事篇一: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十四孝》故事篇二: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二十四孝》故事篇三: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二十四孝》故事篇四: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二十四孝》故事篇五:芦衣顺母

5、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是指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关于孝道的典型代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故事:

孝感动天:孟母三迁

孝报国恩:郑国渠

孝敬父母:牛郎织女

孝事亲家:孟子访梁惠王

孝治家业:管仲治国

孝敬师长:孔子拜师

孝顺兄长:晋文公与重耳

孝事亲亲:韩愈的《师说》

孝敬祖父:曹操敬祖

孝敬祖母:杨继盛敬祖母

孝敬妻子:李白敬妻

孝敬儿女:李时中敬父

孝敬兄弟:李清照敬兄

孝敬亲戚:李商隐敬叔

孝敬长辈:李煜敬母

孝敬亲友:李清照敬友

孝敬父母:李白敬母

孝敬祖先:李清照敬祖

孝敬父亲:李时中敬父

孝敬母亲:李清照敬母

孝敬长者:李煜敬师

孝敬亲人:李商隐敬父

孝敬父母:李白敬父母

孝敬祖父:李清照敬祖父

本文链接:https://www.mzhxm.com/wen/587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笔名:,于 2024-12-08 16:18:55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相关文章